奇迹小说

十三、一生须惜少年时——王国维篇(5)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江南行本章字数:2642

石头的境界

——伟大的未成品

袁子煊

他,是海宁潮捎向人间的王国维,继往,且开来。

他在海宁的潮水声中长大,是“潮生的孩子”。在这座已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子里度过了十三个春秋,他每天听着潮起潮落声。

他,像春天里的花朵,绽放了。他精通各种“乱七八糟”的学问,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沿着“天涯路”走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他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了万众敬仰之人。如今,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成了石头的心,进入了石头的境界,但他的思想永存。有思想,就是活人。他,就这样永远地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轮回之中。

院里,高大的玉兰树依然耸立。宽宽的树叶后,鸟儿正叫得灿烂。这声音,仿佛是少年王国维昔日听过的,虽然此鸟非彼鸟,但是声犹在,王国维的魂也在!

雕像

林南翀

一个盛夏的夜晚,知了唱得灿烂,鸟儿叫得明亮,我走到一片白玉兰树丛边,树丛中几尊雕像若隐若现。我走到第一尊雕像前,仔细端详。

第一尊雕像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他看到我,感到我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便说:“读书有什么好的,看着那枯燥无味的字,简直就是浪费我的生命!”我知道,他永远只能停留在第零境界。

绕过第一尊雕像,走到第二尊雕像前。我见他拿着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站在那里,我招呼他:“你已经在第一境界了,但你需要更加努力!”他听了很不满,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想这样的人永远上不了第二境界。

接着我走到第三尊雕像前。他瘦骨嶙峋,手里拿着一本书,两眼贪婪地盯着。我说:“你已经进入了第二境界。”他问:“我有机会进入第三境界吗?”我只是淡淡一笑。

忽然,我被一股强大的引力吸了过去,我面前的雕像前堆着一摞比它自己还高的书。这是进入了第三境界的王国维先生吧?!

突然狂风大作,卷走了一切……

十万军声半夜潮

冯彦臻

王国维

海宁潮捎向人间的

绝世奇才

二十二岁那年

王国维走出海宁

海宁潮如万马奔腾

多年后

王国维自沉

只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海宁潮依然年年奔腾

可哪一次

又比得上

这两次

王国维的一生

就是这样

平平淡淡

或轰轰烈烈

向我们走来

却又悄无声息地

走出历史的后门

历史就像

海潮

谁不是

轰轰烈烈地来

又悄无声息地走

可是

又有多少人

能被记住呢

王国维的魂

是属于钱塘潮的

也只有

带有王国维魂的潮

才能有

十万军声

壮观天下无的气魄

拂尘

金恬欣

天际一道白线,江上没有船,唯有岸上人潮涌动。

江潮未来,江面如锦缎,有时微微泛起点儿褶皱。此时,白雾横于江上,天地浑浊,彼岸不知在何处,仿佛又回到了天地初开的时刻。

是否有人为潮而生?

倚着钱塘江,王国维就在江边出世。他是钱江之子,白日倚江而居,夜晚枕潮而眠。

人生的诗意藏在这自然之间。枕于江畔,或许在王国维少年时,这诗意,就化作一个个美梦,藏在他的心中了。

江水洗去他心中的尘埃,送给他明镜一般的心灵。在这江畔,王国维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江水赋予了他水的灵气。

境界。什么是境界?只见那江上的白雾与波光粼粼的江面融为一体,这是虚无之境界;不久,初阳起,薄雾散,这是清明之境界。正是钱塘江赋予了王国维灵气,使他很自然地想到“境界”一说;江水带给他的透彻,使他能用上帝的目光看世界,让天地变得清晰。

江潮来了,卷起千堆雪。后浪推前浪,如追逐的孩子。那潮水将尘埃带去远方,留下一片干净的世界。

那潮水如同一位素衣道人,拿着拂尘,将灰尘扫尽,使这滔滔江水归于平静,使这混沌的天地变得清澈。

王国维何尝不是如此?他想驱走丑恶,只留美于人间。他留下的《人间词话》发现了美的秘密,那是涨落不息的江潮孕育出来的。

潮水过去了,世界显得尤为宁静,尘土已随着浪花朝天边走去,只留下干净素洁的江面与观潮人幸福的微笑。

玉兰香

陈禹含

闻着迎面扑来的玉兰香,我走进王国维的故居,去看那潮生的孩子。

第一缕香

第一缕香气来源于他的童年。这清香中,还带有淡淡的钱塘江江水味,他是一个潮生的孩子。在这小小的院子中,他度过了十三年,院子中似乎还回荡着他的琅琅读书声。黑瓦、白漆、木房,这中间蕴含着什么?历史?文学?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王国维美好的童年回忆。

满树芳香

第一缕,第二缕,第三缕……伴随着无数的记忆,玉兰树发出幽香。这些记忆成就了他的一生。我走到那棵玉兰树下,聆听那棵大树的声音,它在花香中告诉我,王国维已永远活在了书里、石头里。

香气永恒

夏天,蝉声灿烂。蓦然回首,一代宗师早已悄然离去。1927年,他离去了,院中的玉兰花仍年年绽放,向人间散发幽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永远铭刻在了石头上;他终究是一个石头人,拥有着石头心。

人间词话

陈姝含

斟满一杯酒,一饮而尽,天地一色,水月弄影,幽静的夜笼罩着幽静的江。

——题记

知了叫得灿烂。少年王国维坐在桌前,细品着蝉声。

如今,再看看故居外,听听故居的声音,蝉鸣早已逝去,留下的是鸟的鸣叫之声。这鸟声或许也是他少年时听过的,即使此鸟已非彼鸟。

少年王国维曾沉浸在蝉的鸣叫声中,悟出了属于他的“境界”。日的灿烂,也是蝉的灿烂。

潮声滚来,神秘的太阳系规则,笼罩着王国维彩虹色的梦。由青年迈入壮年的王国维,终于完成了《宋元戏曲史》,他想到了“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光——正午时分,潮声扰乱他的心,他写下了“一事能狂便少年”。午,他在潮声中听到世界的秘密。

时间静止。从“昨夜西风凋碧树”到“衣带渐宽终不悔”,只差“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王国维步入中年,已拥有一个王国维的世界。但他明白,夜色苍茫,自己终将成为一块石。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他斟满一杯酒,随后将酒从头向下倾泻。这时,时间真的静止了。这酒变成了昆明湖的水,那块石头便是王国维。

石的世界里涌出淡淡清香,王国维一生的话语,就是人间词话。

王国维少年时

郭锴宁

王国维的家,可以说是海宁几位大家中环境最好的,四周安安静静,没有寻常人家的嘈杂,可以静听小鸟和知了歌唱,感受钱江潮的起伏。

王国维的家,看起来十分朴素,周围是一排排绿树,叶子油得发亮。来到前厅,看到一副对联,左联是苏轼的诗,右联出自陆游,张宗祥的书法苍劲有力。

王国维是学者,文采也很好,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词。他常常口出金句,评论诗词直击要害。他所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境界,被人熟知。

“一生须惜少年时”,少年王国维在海宁家中坐听钱江潮的汹涌澎湃。每天早晨,一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翠绿。这样的环境使得少年王国维从小喜爱大自然,并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灵感。

王国维在这个院子生活的十三年,是他读书成长的十三年,为他终成大器奠定了基础。但王国维知道,他必须去感受一个更大的世界,他走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