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吞天沃日第一潮——海宁潮篇(2)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日记拿出来,完全可以单独成篇,是一篇关于海宁潮的好文章。好文章不在乎用什么文体,你们今天与“海宁潮”的对话,可以用日记体,也可以用书信体,或者说明文等其他的文体,关键要写得好。只要写得好,都可以传世。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写给皇帝的奏折,可以传世;《岳阳楼记》是为新修的岳阳楼写的一篇“记”,可以传世;《与陈伯之书》是一封书信,也可以传世。
今天下午三点十分,你们可以亲眼看一看,看看现在的潮水是不是1923年胡适看到的那样。胡适这篇日记写得非常生动,又非常朴实,非常简练,这是干干净净的白话文。他是白话文运动的倡议者,当然他的古文也很好,从小熟读古代经典。他写的白话文,像水一样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学他这样的文章就对了,当然也可以结合周密的“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这样的表述。好的古文跟白话文表述几乎没有距离,因为写得好,可以自然地用在白话文中。我们读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或者《后赤壁赋》里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也没觉得是文言。在文言和白话之间,其实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觉得是文言还是白话?这是《诗经》中的句子,两千多年来,人们读着读着就读成了成语,到了白话文时代人们还是这么说,你说它是文言还是白话?还有南朝人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十六个字是文言还是白话?真正好的表述早已超越了这中间的界限,是不需要转换的。好的白话也是从古文里来的,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如果你没有古文基础,就像水流的上游无水,水流着流着也就干了,枯了。我们面前的钱塘江为什么能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横到这个地方来?它的上面是什么江?富春江。富春江的上游是新安江。所以它有源头,有上游,水是源源不断地来的。
为什么只有这条江有这生生不息的大潮?有年年八月十八日的“天下第一潮”?是谁告诉我们确切答案的?竺可桢。他是什么人?他是气象学家,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1936年到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十三年。他是跟胡适一样的人物。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们一个搞人文科学,一个搞自然科学,都是那个时代的“九○后”,生于19世纪90年代,都曾到美国留学,拿了博士学位,做过大学校长。
现在,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诗人们是怎样写“天下第一潮”的。从孟浩然的诗开始,大家一起读: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声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横江词六首
李白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宿樟亭驿
白居易
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
月明何处见,潮水白茫茫。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残句
赵嘏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催试官考较戏作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观浙江潮
杨万里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吴侬只言黠,到老也看潮。
观潮行
黄仲则
客有不乐游广陵,卧看八月秋涛兴。
伟哉造物此巨观,海水直挟心飞腾。
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
殷天怒为排山入,转眼西追日轮及。
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
后观潮行
黄仲则
海风卷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怪底山川忽变容,又报天边海潮入。
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
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有关“天下第一潮”的好诗几乎都在这里了。这里有李白,有孟浩然,有刘禹锡,有白居易,有苏东坡,有杨万里,还有清代的黄仲则,都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你们可以挑出你们最喜欢的诗句。
这句的来历想到了吗?
黄仲则把“我今停杯一问之”改了一个字,成了“我欲停杯一问之”;他写《观潮行》时,李白的诗句就在他的心中。
这是唐代诗人赵嘏写的,他并不是很有名,但凭这两句诗他就可以传世。你们有没有留意,刚才读过的白话文中有谁引用了其中的“十万军声半夜潮”?
周密的文章引用的就是这两句。
好,我们就从孟浩然的“惊涛来似雪”切入。虽然樟亭不在这里,但眼前的钱塘江就是孟浩然、白居易他们面对过的钱塘江,我们将要看到的潮也是千余年前他们看过的潮,此刻我们就和这些诗人站在了一起。樟亭是个古地名,是昔日的看潮胜地。我们不妨望文生义一番,我们此刻上课的这个亭子,虽然与樟亭并无关联,但都有一个“亭”字。在烟雨楼,我曾经跟你们说过,有没有诗意,不取决于你坐的是木船,还是机械船,而取决于你心里有没有诗意,你心里没诗意,给你什么都不会有诗意。
也许,这个亭子也是适合我们来读这些樟亭诗的地方,哪怕此“亭”非彼“亭”。
看不见明月也没关系,我们看得见骄阳。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刚才你们没有人选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的下一句“郡亭枕上看潮头”;这么有名的《忆江南》,这么有名的看潮名句,你们一个人都没选,白居易伤不伤心?
赵嘏的诗很难有完整的,大部分是残句。这两句写钱塘江夜潮的,写得太好了,我们再读一遍吧:“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有的版本我看到是“夜半潮”。
你们很有眼光,好几个人选了黄仲则。老实说,黄仲则对于你们,还是一位很陌生的诗人,对不对?我们在《与星星对话》一课中讲过黄仲则,讲过他“一星如月看多时”。黄仲则可以说是清代的大诗人,他的《观潮行》《后观潮行》,都是那个时代的好诗。选他的句子,是要眼光的,这不是以名气来选。论名气,李白、苏轼更有名,但是李白的“涛似连山喷雪来”,好不好?老实说,没那么好。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经常被景区拿来做标语、做广告,那是苏轼为他们做的免费广告,做了一千多年了。接下来的两句写得也不错,我们把它读出来:“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苏东坡写得不错,但是这首诗太长,我只节选了一部分,而且题目也很难记,“催试官考较戏作”。好题目是很重要的,这个题目看着就让人头疼。黄仲则的“观潮行”“后观潮行”,杨万里的“观浙江潮”,这些题目就较直接、简明,李白的“横江词”也不错。等一下我们会看到潮水是怎么来的。横江而来,所以这里的潮水叫什么潮?一线潮,像一条线一样。虽然李白的《横江词》另有所指,但其意境都是相通的。
到了20世纪,也有诗人用白话诗来写海宁潮。1931年,诗人李金发发表过一首《海宁潮》,以敌舰、火山、远炮来铺陈海宁潮的惊世骇俗:
俄而,万头蠕动群呼潮来!
但见黄赤的小浪,高出退潮数尺,
汹涌地跳跃,蜂拥如勇士之临阵。
浩荡的海湾之浪,由飞奔而滚滚而静止无声。
宇宙啊,任你如何神奇,
亦不过恐吓我们小灵而已,
何必拘拘于此一出。
我们的浮生是易尽,
而你宇宙大法之主席,
则将永远荡漾潋滟
在这样的大潮前,诗人表示:
我仰慕你极了,
我愿化为无生机物,
然而能与古人的诗句相抗衡的白话诗,还没有产生。
我们继续看白话文,前面已经读了金庸小说和胡适日记,现在来读乐维华的白话文。乐维华是作家、记者,可能并不被大家熟悉,但只要文章好就行,就可以被我们记住。他写过一篇《潮魂》,也许很多人知道世上有个乐维华,就是因为这篇《潮魂》。题目起得好不好?两个字,很简明,很容易就被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