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十六、吞天沃日第一潮——海宁潮篇(4)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江南行本章字数:2081

喜欢乐维华的有六人,也不少。谁来说说理由?

乐维华写出了前人未曾写过的画面,胡适、金庸也没写过。

喜欢金庸的人好多,武侠小说就是读者多。

童子:金庸的半夜潮写得很美,读起来就好像在眼前。

童子:金庸写得比较仔细,场景描写都融入了人物感情。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篇白话文,这是哪里来的?就是语文课本上选的那篇《观潮》,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有没有人喜欢上这一篇?

我们这一课是“吞天沃日第一潮——海宁潮”,可惜今天不是八月十八。

从潮到人,我们要讲什么人?“潮的人”。有本书就叫《潮的人》,写了许多浙江近代以来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单以海宁来说,潮的人有哪些?有王国维,有蒋百里,有张宗祥,有徐志摩,有蒋复璁,有吴其昌、吴世昌,有金庸,等等,他们都是海宁出来的人物。扩大到嘉兴,沈曾植、沈钧儒、朱生豪、茅盾、丰子恺都是;再扩到浙江,还有陆游、龚自珍、章太炎、鲁迅等;浙江历史上的人物都可以算“潮的人”,他们都是浙江潮卷起来的人。

一百多年前,在日本留学的浙江留学生办了一份杂志,就叫《浙江潮》。浙江潮也可以叫钱塘潮、钱江潮,在我们这里就叫海宁潮,或者叫盐官潮。浙江潮一直是浙江人的骄傲。当年的《浙江潮》发刊词就是蒋百里执笔的,我们读其中的几段:

……至今称天下奇观者,浙江潮也。

秋夜月午,有声激楚,若怨若怒,以触于吾耳者,此何为者也?其醒我梦也欤!临高以望,其气象雄,其声势大,有若万马奔腾以触于我目者,此何为者也?其壮我气也欤!……

……可爱哉!浙江潮。可爱哉!浙江潮。挟其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之气力,以日日激刺于吾国民之脑,以发其雄心,以养其气魄。二十世纪之大风潮中,或亦有起陆龙蛇,挟其气魄,以奔入于世界者乎?西望葱茏,碧天万里,故乡风景,历历心头。我愿我青年之势力,如浙江潮;我青年之气魄,如浙江潮;我青年之声誉,如浙江潮……

接着我们来讲讲地理跟人物的关系。浙江潮与浙江的人物有关系,海宁潮和海宁人物有关系,靠山的人有一种山的气质,靠水的人有一种水的气质,地理对人有深刻的影响。

《浙江潮》创刊的时候,浙江有许多年轻人留学日本,其中包括年轻的周树人,他后来以“鲁迅”的笔名广为人知。鲁迅和蒋百里都生于19世纪80年代,都是“八○后”,都是浙江人。我不知道《浙江潮》发刊词为什么要蒋百里来写,但他是海宁来的,是离潮水最近的人,由他执笔也确实是合适的。

前面我们读了金庸在香港写下的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壮观天下无”的海宁潮,他笔下出现了动人的段落。因为他有少年的记忆,从小就跟着母亲来看潮水,小学的时候曾经在这里露营,住在堤上,半夜的时候他听见过“十万军声半夜潮”,这是他生命中铭心刻骨的体验。他不是来去匆匆的游客,走马观花一番,他与海宁潮有一种生命的连接。

海宁人金庸将海宁潮写进了白话小说,海宁人蒋百里用文言文写下了《浙江潮》发刊词。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海宁人王国维写的潮。其实,我们已经读过了: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

……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可惜的是,徐志摩没有为故乡的海宁潮留下一首诗;他的那首《海韵》,那个在潮声中徘徊的女郎,面对的不是海宁潮。

王国维、蒋百里、金庸三个海宁人用自己的方式写海宁潮。一个填的是“虞美人”“蝶恋花”,两首词写的都是他家门口的潮落潮生;一个以文言文来赞美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潮水;一个用白话写武侠小说。不同的文体背后都站着一个鲜活的人;他们写的都是故乡,都是潮水。如果让你们选个最喜欢的,你们会选哪位?

选王国维的,来讲讲理由。

好在哪里?

童子:这些古体诗词很容易使人想到潮水涌来的那种动感。

童子:王国维是一个在潮边长大的孩子,他对潮有很深的印象。《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中“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不仅写出了那种美,并且写出了一种情感。

喜欢,觉得好,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那是从心底被触动的。

选金庸的人最多,谁来讲讲理由?

我们读了三个海宁人笔下的潮,三种不同的文体,你们多数人把票投给了金庸,少数人投给了王国维,但是要论海宁潮卷过来的这些孩子对中国的贡献,我以为王国维、蒋百里他们都在金庸之上。当然,单就写海宁潮来说,那还是金庸写得好。他是正面写潮,而王国维只是借潮抒情,讲的是故乡的情结;他是潮水的孩子,借着潮水来写他的故乡;他一生关于故乡的词不多,《虞美人》《蝶恋花》是很典型的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