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7. 水深火热的合租生活(2)

书名:三十不设限本章字数:2756

杰西说:“那是因为,我们认为你打喷嚏时魔鬼就会附身,所以我们就祝福你,这样魔鬼就不会跑到你的身上了。”

万圣节临近,大街上开始出现造型各异的南瓜,商场里到处都是各种万圣节的服装和饰品。我回到公寓,问杰西:“杰西,万圣节你家也会为别人家的小朋友准备糖果吗?”

他想了想说:“对呀,一般来说,家里都会准备一些糖果,等邻居小朋友敲门时送给他。如果家长外出了呢,就准备一个篮子,放在门口,把糖果放在里面,让小朋友自己去抓糖喽。一般小朋友都很自觉,只拿一块。”

“那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去参加trick or treat呢?”

“会呀会呀,我妈妈特别在意我去别人家拿到的糖是不是包好的。如果没有包好,我妈就会觉得这块糖可能被污染了或者有毒,就不让我吃了。”

停顿了一会,杰西一笑,说:“海涛,你知道我们家拿什么让我去装糖果吗?别人家通常是让孩子提着一个篮子,我们家呢,给我的是一个枕套。”

在那段时间,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场这种随意的交流,以我问他答为主,而一个真实的美国家庭的生活图景,就这样在我面前慢慢展开了。

和很多美国年轻人一样,杰西是一个十分在意公共场合秩序和自己私人权利的人。也许这种界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植入在他的思维当中,因此他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地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有时候在我看来,一些表现让人不可思议。

我们的电费、煤气费和供暖费,通常由一个人先用支票付掉,然后另一个人再把钱付给对方。因为我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写支票这种事情通常是由杰西完成,之后他会告诉我一个我应该付的金额,我有空时就付现金给他。每一次的费用都有零有整,这给付现金的我制造了一点小问题。因为在美国使用现金有一个巨大的麻烦,就是钢镚太多了。因此,每次我都不计零头,四舍五入多给杰西一点。比如54. 38元,我就给杰西54. 5元。每一次,我都会和杰西强调:“麻烦你不要找钱给我了,零钱不好收。”

但是执着的杰西,每一次都不听我的劝说,都把找好的一堆一分的钢镚,放在我的门口。对于他来说,谁的就应该是谁的,必须分好。我每次都苦笑着说:“别这样,杰西。”而他会说:“下次给我正好的钱,也许会好一点。”

在这一点上,我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我把这看作两种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文化之间的碰触,很有意思。

与人合租,除抢占时空的各种资源外,冰箱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杰西从一开始就扮演了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规定了哪一层是我用的,哪一层是他用的,分隔清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我的东西太多,相互放乱了。他常常分不清哪个东西是他的,哪个东西是我的。有时,他会拿着一个西红柿问:“海涛,这个到底是我的,还是你的?”

我说:“糟糕,我真的想不起来了,随便吧。”这时他常常非常无奈。

后来,他做出了一个让我大跌眼镜的举动。有一天,他从街对面的99分店买来了一卷胶带和一盒随身贴,然后用马克笔在那些贴纸上写上几个大大的字母——“JESSE”,然后贴到所有属于他的东西上去,无论是牛奶桶,还是装菜的塑料袋。

我被这个举动给笑坏了。我说:“天啊,杰西啊,你是不是怕我偷喝你的牛奶啊?”

杰西说:“不是啊,我只是觉得,这样标注一下,比较清楚而已。”

我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

杰西对于私权如此捍卫,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护也不在话下,虽然他自己的私人空间往往乱得不成样子。比如,他的卧室在公寓的最里面,正对着我的卧室,因此他每一次开门,我都可以看到他房间里如同地震废墟一般的样子。他神奇到除了一张床,什么家具也不买。因此很多东西他都放在地上,房间的凌乱程度可想而知。杰西的房间朝南,只有他的房间打开门,我们的客厅才会阳光明媚,但是,我实在不想看到他屋里的样子,因此常常请他关上门。而他也特别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受侵犯,每次也都会记得自己把门带上。

但是,一涉及公共空间,他似乎总是不自觉地开始扮演起“警察”的角色,变成了努力维持秩序的那个人。

杰西是第一个让我知道垃圾分类比天还重要的人。他在厨房里面放了一个垃圾桶,一个纸袋子。垃圾桶是放不可回收垃圾用的。罐头盒、纸质的牛奶利乐包、装橘子汁的塑料桶这些可回收的垃圾,是要放进纸袋子里单独扔的。和美国人的习惯相对应,街道上或者公寓里的大垃圾桶,也通常会把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开。

像杰西这种年轻人,垃圾分类的概念都是从小建立的,因此成了一种天然的、不可违抗的习惯。对于不遵守这种习惯的人,他就会在旁边指手画脚。

我一到美国就入乡随俗,开始学习严格的垃圾分类,但是偶尔会投错筐子。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了,我公寓里的这位“警察”马上就会站出来说:“海涛,像这种材质的盒子是不能扔到生活垃圾里的,你必须扔到可回收垃圾里。”

一听到杰西的警告,我马上无可奈何地说:“好吧,好吧,你盯我也盯得太紧了吧。”杰西站在我身边,一直到我重新把垃圾放到该放的地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

后来,他对我的要求进一步升级了。原来,美国人从小建立的习惯不仅仅是把垃圾按类放好。最妙的是,他们要对用完的纸盒或者罐头盒进行清洗,只有清洗得干干净净,才能放进可回收垃圾里。刚开始时,一盒橙汁喝完了,我就随手放进回收袋里。杰西马上站出来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应该这样。”说着,他拿过我的方形纸盒,先从水龙头里接一点水,然后用手晃一晃,再把盒子倒过来放,残留的橙汁随着那些水流到了水槽里。之后,杰西把盒子在空中甩了甩,才算完事。我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每一个放进可回收垃圾箱的盒子,都要这样清洗。尤其是用完的罐头盒,甚至要用洗洁精洗好。

这就是真实发生在我和杰西之间的故事。这种差异,有时候确实会让我暗自羞愧。而我越来越感觉到,有时候,我们只有在另一种文化中,才会看清真实的自己。

杰西和我磕磕绊绊地进行着跨国文化交流。彼此从激烈的碰撞,达到了慢慢理解、彼此宽容的状态。一段不长的时间之后,我们的公寓又搬来了两个人,分别住进了另外两间独立的卧室。他们一人是在哥大读商学院的法国年轻人何维,另一人是来哥大进行访学的中国环境学女教授——李教授。

这让我们的公寓一时间变得像一个联合国了。出生于美洲大陆、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几个人在此会合,会奏出一曲什么样的交响乐章呢?很显然,这并不会是什么和谐之音,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尚且让大家经历了艰难的磨合,现在又多出来了一种欧洲文化,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会不会让公寓里的生活充满不和谐的旋律?我转念一想,虽然生活上的不便可能略有增加,但是可以如此方便地和几种文化同时接近和交流,这一生除了此刻,还能有什么时刻有这种机会?这也是在纽约生活的独特魅力,你可以很便利地接触到全世界各个种族的人,近距离了解各种文化,而这种直接体验会带来强烈的感观,也会飞速地加快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我后来才逐渐明白,这种多文化共存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对于日后都是一种无穷滋养。

我是一个重视体验的人,我相信,一切体验都能丰富我们的阅历,还有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