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24. “9·11”事件:从旧壳子里走出来的第一步(4)

书名:三十不设限本章字数:2518

不仅是亲历现场的人,“9·11”之后,整个纽约似乎都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城市记忆因此有了共同的伤痕。我在哥大学习期间,曾经做过一个有关纽约华人的口述史项目,几乎每个纽约华人都会提到“9·11”事件在他们生命里的烙印。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叙说很多故事,让倾听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那一天的独特场景。而很多无法想象的有关“9·11”的悲伤细节,都是从口述者口中传达出来的。

我的采访对象之一李云渲,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圆脸,褐色短发,眼睛机警有神,讲话活灵活现。“9·11”事件发生时,她在曼哈顿下城创办的一家移民公司已经运行了七年。生意刚刚走上正轨,“9·11”事件发生了,这次事件给她的生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重大打击。此后,整个纽约下城被封锁了数月,即使本就在封锁圈里工作生活的人,也经常被各种穿着制服的人检查身份。很多想要递交移民材料的客户本来就没有身份,又无法进入封锁圈,因此根本不可能选择位于下城的移民公司办理移民手续了。可以说,“9·11”事件是导致李云渲这家移民公司彻底关门的直接原因。而其他受到牵连的中小企业也不计其数。

李云渲独守着空荡荡的办公室,一种无聊而又绝望的情绪浮出水面。她目睹了封锁圈里发生的一切,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在我们的采访中,她对我描述了“9·11”事件结束之后,纽约下城飘浮在空气里的一种味道。

“9·11”之后,长期搜寻尸体的工作就在废墟现场展开了。只要找到一具尸体,现场就会播放一遍美国国歌。刚开始我们一听到美国国歌的声音,就会心里一紧,感觉到内心的一种巨大悲恸。我们会想,完了,又是一条生命,又会有一个悲伤欲绝的家庭确认亲人的死讯。但是坦诚地讲,之后的两三个月里,这种事情天天在重复着上演。国歌每天都会奏响很多遍。这个时候人们的心已经麻木了,到了最后甚至有点厌烦。下城整天都在奏着国歌。以至于到了后来,我们忽然警醒,自己是不是太麻木了。

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一家书店,看到了一本《“9·11”周年纪念册》,这本书大概有一本字典那么厚,每一页都是受难者的照片,加上他的生平和亲人的几句话。这本书3000多页,那么厚,感觉翻都翻不完。你去看每一页的照片,都是那么有意思的生命,曾经那么活蹦乱跳。关键是,这些以前和你擦肩而过的人,就这样没了。对于美国人来说,“9·11”带来的痛要很多年才能咽下去。太多的精英死在里面了,美国没有办法接受。这时候,我们也理解了废墟现场那一遍一遍奏国歌的意义,这是为每一个生命送行。

“9·11”之后,整个下城的空气里弥漫着的味道,几乎有两三年没有散掉。那是很奇怪的一种味道,也许是尘土,也许是别的,你会隐隐地闻到一股臭味,但是你说不出那是什么味道。

在我采访的过程中,这种生动的细节层出不穷,让人仿佛三维立体般地身处某些情绪之中。而很多事实和想象的并不完全一致。比如灾难中会体现出美好的人性,但是灾难里也免不了有丑陋。正是因为这些丑陋浮出了水面,口述历史的价值才凸显出来,它让隐藏的真实浮出了水面,为人们考察人性提供了事实基础。

我的另一位华人采访对象是美国中文电视台的记者张武。事情发生的当天,他因为职业原因,本能地向着双子塔冒烟的方向冲去。人们纷纷指着天空大声惊呼,唯有他,开着一辆载有摄像机的私家车向事发地点奔驰。开到某处,他下了车,扛起摄像机向事发地点奔跑。他形容那天他看到的场景:人们如同受伤的动物一样从下城的金融区落荒而逃,自己却凭借记者的直觉去找通往双子塔的最佳路线。

在人们撤离现场的当天,有人当场向逃离过程中的人们兜售拖鞋,有人则快速地洗出大楼冒烟的照片向路人售卖。可以说,有生意头脑的人,立刻捕捉并且利用了这次发“灾难财”的机会,把投机凸显到了极致。这样的细节让我感觉不可思议。这与人们想象中的,在重大灾难中人们表现出的相互扶助的美好人性完全不同。在一场灾难当中,真实的丑陋也会毫发毕现。

口述历史的最大价值是,被忽视的历史碎片会在采访中浮出水面,非常细碎却无比惊人。

意想不到的灾难发生之后,国家和普通人都要继续生存。但是灾难的影响却永远存留在很多人的生命里。很多“9·11”事件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因为没有找到亲人的遗体,拒绝为他们举行葬礼。因为看到遗体是一种精神上的终结,人们只有完成了这种精神上的终结,才能给亲人完成物理送行的仪式。

听到“9·11”的亲历者讲述灾难对他们这10年的影响,感觉很多人似乎都受到了长期的精神创伤。这种创伤体现在没有安全感和不再相信。他们不再相信这个世界温暖而安全,不再相信早晨明媚的阳光永远是美好的征兆,他们甚至不再相信爱,任凭冷漠和失望占据内心。

很多朋友告诉我,自“9·11”之后,整个纽约城都好像陷入了创伤综合征中。正如我的另一个采访对象对我口述的那样:

没有任何的冲击力大于你在电视上目睹举世闻名的双子塔大厦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坍塌成一片废墟。大家的感情与精神,随着世贸大厦的倒塌而陷入了一片悲伤与哀痛之中。多少年过去,每次路过世贸中心的归零地,抚今追昔,心中如同大厦旧址上的黑洞一样,被记忆撞痛。对于美国本土来说,世贸大厦的坍塌,如同当年的珍珠港事件一样,成了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9·11”改变了美国人的世界观,也从此改变了世界。十年当中,美国老了很多,从经济的躯体到精神的状态。十年间,美国政府投入巨大的军费,旨在摧毁中东的恐怖组织,为此这个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聆听普通的纽约人对“9·11”事件的不断追忆时,我已经与那个十年前站在报社电梯里的女孩大不一样了。我站在了这个事件的发生地,聆听了这片土地上人们心中的声音。我更容易从这里放眼看出去,以全球化的视角看待问题。好像从“9·11”这个命题出发,我第一次跳出了中国语境,开始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习惯,我更关心在人类历史大背景下的宗教冲突、国家命运和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关联。

这是我从原有的旧壳子里走出来的第一步。

口述历史的课堂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上课方式。到博物馆去,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很多口述历史的采访完成之后,人们对其展示的方式之一,就是将这些材料放到博物馆中去,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和触摸到。很多口述历史证词,都是通过与照片、实物及视频的结合,在博物馆中进行展示。在口述历史学科中,记录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展示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