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27. 突破了那个内心充满恐惧的自我(2)

书名:三十不设限本章字数:2046

她说:“哦,我就是要采访那些喜欢小朋友的成年人,你可以查查这个词的翻译。”说完,她神秘地笑了笑。我拿起手机一查,这个词是“恋童癖”。原来,她的选题竟然是恋童癖的口述史。

有一次同学聚会,我问山姆,你的毕业论文要做个什么项目?山姆说:“我要采访失去记忆的人,或者有记忆障碍的人。因为我爸爸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能记得很多年前的事情,但是五六年前的事情,就记不住了。我想,为这样的人保留记忆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啊。”我内心一惊,我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有关记忆的作业,竟然可以去采访正在失去记忆的人们。这种逆向思维完全打破了我已有的思维边界,我为同学的奇思妙想叫绝,同时也感觉到应允这个项目的教授的宽容与伟大。我完全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对他说:“简直太绝了。”对方憨厚地笑了笑。

在这种氛围里,我从一开始的一言不发,发展到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到最后可以给同学提出一些建议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了自己从里到外的飞跃,也发现在这种教育中,自己不知不觉地释放了内心的紧张。

我的好朋友克里斯汀做的口述项目是关于天主教教堂修女的。她的本意是通过修女们对自己人生的回忆,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女性会做出成为修女的决定?是什么因素影响并最终使她做出这个决定?克里斯汀列出了30多个采访问题给同学传看,让我们对问题的质量做出评估。教授也拿到了一份,浏览着那几页A4纸,杰瑞在课上看着我,说:“海涛,要不然你来说说看?”

如果这个场景发生在我上学的第一年,我可能会忙不迭地红着脸慌张地摇头,一来是因为对语言表达极度缺乏自信,第二是因为对美国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经常感到无话可说。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感觉人生就是一场绚丽突围,通过一年时间的浸润,我已经突破了那个内心充满恐惧的自我,对一切艰难的问题开始感到习以为常。

我点了点头,对杰瑞说:“好的,杰瑞。我显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也经常听说教堂主教等神职人员猥亵儿童的问题,我觉得如果在采访中涉及这样的陈述,采访者是否可以适当停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展开。因为这显然触及了教堂的重要历史。另外,关于教堂腐败的问题我也经常在媒体中看到,采访高龄修女,她们也许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我更希望能从普通修女的嘴里听到她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我觉得,这是用个人历史检验官方历史的最好方法。”

杰瑞听到我的回答,赞许地点了点头。我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我感觉到在多元化的口述项目中,我从每一个话题当中,都能收获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对世界的认知也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课堂上,我每一天都接触到多元话题。作为班级里唯一的中国人,我逐渐认识到,我本身也应该是这多元性的重要一部分,在一个课堂里,我应该是同学们看东方世界的窗口,我的发言,能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因此,我也常常在课堂上主动陈述、展示自己的项目——美国华人口述项目,这里面有大量美国华人口中的历史。

在这个项目中,我接触了大量经历过从中国到美国生活的第一代美国移民。他们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在中国出生长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移民到美国,他们的身体在东西方文化里浸透得都比较深。从他们的口述中,我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陆移民是怎么在中美两种文化里挣扎的,他们又怎么在全新的文化里扎根、生活、培养下一代。可以说,在历时一年的项目采访中,我听到了无数个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还要惊心动魄的故事,两种文化的激烈冲撞贯穿了第一代移民在美国的生活。

有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自己的项目,对同学们发表一个激动的演说:“尽管在纽约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美国华人陆陆续续获得了稳定的生活。但是对于40多岁的他们,他们对年轻时记忆的追述往往特别惊心动魄。年轻对他们来说是热血沸腾、思想解放的20世纪80年代。他们谈中国作家王朔,谈中国诗人北岛,谈自己如何连续10天听着中国摇滚歌手崔健的磁带从俄勒冈开车到波士顿。他们谈流亡作家,谈文化殖民,也谈美学。我喜欢有这个年代印记的人,他们的内心是有诗歌的一代,他们心中山花烂漫的浪漫主义从未消亡。”

做口述历史,经常会碰触到人们的伤痛记忆,在这一点上,我承认做口述历史的采访需要强大的神经!每一幕人生故事,我都被那些走投无路、剑走偏锋、伤心欲绝、以死相拼的瞬间所击中。击中我的不仅有这些真实的惨烈,还有那些之前若隐若现、之后却清晰无误的命运衔接。经常在最后一分钟,你才知道,很多命运早已在你不自知的某个时刻注定。

在课堂上,教授告诉我们,所有的这些,正是口述历史的意义所在。在进行采访之前,记忆并不是现成的。记忆是你帮助采访对象挖掘出来的。一旦你完成了这个过程,一份拥有丰富历史背景的记忆将呈现出来。而采访对象也将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看法。

在多次的口述历史采访后,我感性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最近生活得有点用力,但纽约这个城市确实医治了我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比如偶尔的绝望、无力感和妄自菲薄。另外,像是上天给予我的另一种慷慨馈赠。我在这里确实感知到了多元文化和头脑风暴给予我的、不计其数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