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鲤鱼跳龙门”

书名: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本章字数:1345

人们常说,读书人如果可以高中状元,就如同鲤鱼跳过了龙门,从此飞黄腾达。这对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扭转命运的学子们来说,的确是形象的比喻。那么,北京城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龙门”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内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连接内外各城之间的城门成了极为重要的设施。在北京众多的城门当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龙门”。当然,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分不开的。

由隋朝起创建的科举制度,取代了过去一直以来的世袭制度,由此,学子们得到了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相对公平的社会育才机会。科举考试分为多个级别,在历经各地区主持的考试之后,通过层层选拔的胜出者会取得到京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机会。在京师的考试有两场——会试和殿试,而最终能够冲进殿试,并取得名次的考生,就拿到了进入仕途的入场券,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就是说,原本平凡无奇的“鲤鱼”跃过了“龙门”,晋级“龙族”,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完成这一象征性加冕仪式的就是长安门。长安门分为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长安左门位于大明门内东北角,长安右门位于大明门内西北角。长安左门和右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均竖立有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诫语,并有禁军站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从长安左、右门进入,并且无论官级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入长安门,经天街,过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上朝觐见皇帝。

长安两门并非都是“龙门”,只有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明初时,曾在承天门外金水桥畔设案举行殿试,后来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这一形式,但之后又将殿试的场所改在了保和殿。殿试以后,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公布姓名,然后将名字写入“皇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的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广场,张挂在左面的“龙棚”内。参加殿试的贡生们在这里集结看榜,无论考中与否,都经由长安左门离开,所以,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或是“生门”,考中进士的人被称为“登龙门”。新科状元会披红插花,骑着御赐的高头大马,经此门出游“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当然,这也是唯一允许在“天街”上骑马的时候。此后,金榜题名的进士们会被接到顺天府衙饮宴祝贺,即所谓的“金殿传胪”仪式。跃过“龙门”的学子们最终不负多年寒窗苦读,一跃成为天下闻名的新权贵。

与长安左门相对的长安右门则是刑部主持全国“秋审”“朝审”的地方,被称为“虎门”。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这里设案“秋审”,联合审理犯人。每逢此时,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地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诸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御览,皇帝只要用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确定了。“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刑犯人全部提出来,押送到长安右门,排成整齐的队列,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跪在“朝审”公案桌前,听候审问。其间,每个犯人都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他们就会被人用囚车押到刑场砍头。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不免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所以,长安右门又被称为“虎门”。1952年8月,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长安左、右门被拆除。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长安门了,但是同为改变人命运的“龙门”和“虎门”,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各自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