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选秀制

书名: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本章字数:173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皇帝的,那么全天下的人也都是皇帝的。皇帝是狡黠的,他会将全天下的贤才聚拢起来,让他们耗尽所有的聪明才智,替皇帝守住江山社稷;皇帝更是贪婪的,他会将全天下的美女都召进后宫,让自己阅尽人间美色,享尽齐人之福。清朝出身于关外,对汉人的文化传统属于后知后觉,像选秀女这种选美制度原本是没有的,那么,是清朝的哪一位皇帝开创了选秀制度呢?

清入关以前,皇室的婚姻更多的是体现政治婚姻的性质,主要是为了巩固与各个军事集团的同盟关系,例如,满族子弟大多与蒙古族部落的女子联姻,这就是典型的通过联姻巩固军事同盟的做法。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皆是如此。清入关后,清世祖顺治帝成了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第一任皇帝,君临天下,但是,满蒙联姻的传统仍要遵循。于是,刚满十四岁的福临于顺治八年八月迎娶了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也就是顺治帝的生母孝庄皇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但是顺治很不喜欢摄政王多尔衮给他挑选的皇后,他认定博尔济吉特氏没有统驭后宫的能力,便顶住了皇太后和大臣们的压力,于顺治十年降旨:“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始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亲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降为静妃,改居侧室。”废除了皇后。

此后不久,顺治帝再次颁谕诏告天下:“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该道圣旨清楚地表达了顺治的意志。由此,满蒙联姻不再是清代皇帝选妃的唯一方式。顺治帝将满洲官员和外藩王公大臣家的女子都纳入遴选皇后的范围,极大地扩展了联姻的范围,清代选秀制度也初具雏形。

通过首次选秀,科尔沁蒙古镇国公绰尔济十四岁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脱颖而出,被顺治帝选中。巧合的是,此女是废后静妃的侄女,也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顺治十一年五月,顺治帝举行了大婚,册立皇后。这是清代实行“选秀”制度后的首次婚礼。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选秀女,顺治年间定。”顺治帝通过一番努力,为他的子孙选择并亲身实践了挑选后妃的办法,使皇帝的婚姻除了具有政治意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皇帝本人的意愿。

按照选秀制度规定,选秀每三年举行一次,入选的都是满洲八旗女子,汉女不得入选,以确保血统纯正。清廷规定,凡是年龄在十三至十七岁的八旗少女,都须按年向户部具呈备案。行选时,京师和各地参选的女子,由各旗的参领、领催负责照看,乘专车前往皇宫。运送秀女的车队必须在夜间行进,在规定时间前聚集宫城北门神武门。然后,秀女们按年龄顺序分批排班,由户部官员带队负责,在顺贞门外等候挑选。挑选工作由太监首领主持。秀女们五人一组,排开站立,由太监细细审视。中意的留下姓名牌子,称“留牌子”,牌子上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或蒙古人、汉军人,年若干岁。初选完毕,没被选上的秀女由本旗专车载回。初选通过的女子要入宫进行复选。复选时考察绣锦、执帚等一应技艺,并观其仪容形态。经第二次遴选被淘汰的叫“撂牌子”,送出皇宫。经过层层筛选而当选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妃嫔,或被指配亲王、郡王、皇子、皇孙,其他的则留在宫廷值役。

自顺治帝首创选秀制度后,此后历朝逐步完善。乾隆时期,上谕命驻防外省的旗员之女,凡同知以下和游击以下的文武官员之女,停其选送,以免往返跋涉之劳。此后,一些下级官员和兵勇、壮丁的女儿也可以免选了。嘉庆年间,嘉庆帝认为皇后和妃嫔的亲姊妹以及她们娘家兄弟的女儿与众不同,虽不必免选,但应单独排班,慎重考虑;而公主作为皇帝的至亲,她们下嫁后所生之女虽然不姓爱新觉罗,但血缘太近,若参加选秀太过荒唐,也应免选。针对上述情况,于嘉庆十八年颁布上谕:“八旗满洲、蒙古应行挑选女子人数渐多,下届挑选时,除八旗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女子照旧备选外,其各项拜唐阿、马甲以下女子,著不必备选,著为令。”自嘉庆以后,选秀女的制度基本沿袭下来,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尚在年幼时清朝就灭亡了,因此,光绪是清代历史上最后一位实际意义上举行过选秀的皇帝。光绪十四年,在慈禧的操纵下,光绪帝无奈地选择了慈禧的兄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隆裕皇后,她也是最后一位通过选秀册立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