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民女逃避入宫

书名: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本章字数:1686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平常人家的女孩大多不愿意卷入福祸难料的宫廷斗争,常常“谈宫色变”,于是她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逃避入宫。在众多的办法中,私自聘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办法真的行得通吗?

明、清两代,选秀女、选宫女的制度,使大批优秀的女孩子不断地补充到皇宫中,从而使后宫的规制越来越完善,但是被选入宫对女孩子来说并非是好的出路。被选入皇宫中的女孩子,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且能被封妃造册的实属凤毛麟角,大多数女孩子都是以宫女的身份在宫中值役,从此过着凄惨卑微的生活。即使得到了册封,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皇宫中佳丽众多,沉鱼落雁,环肥燕瘦,眼中满园春色的皇帝,又怎么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呢?后宫众多的女人都想方设法争夺宠幸,其凶险程度可想而知,这样的宫廷真是唯恐避之不及。

正因如此,民间才绞尽脑汁以应对宫廷采选。明代时,采选宫女就像科举制度一般,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制。朝廷看上去非常重视选秀,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但很多时候,朝廷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百姓并不希望自家的女儿被选进宫中。相反,只要一听到宫中又要采选宫女,百姓便如惊弓之鸟一般,千方百计也要逃避采选。

万历年间的《常熟县志》,记载了该县百姓听闻朝廷准备采选宫女的消息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的情景。当人们听到“朝廷命内臣选入宫女子于各省”的消息后,县内所有的未婚女子“各务苟合,无复人道”。在松江等地,甚至“有垂髫即笄者,有乳臭为夫者”,一场婚嫁高潮如潮水一般,将当时常熟县的未婚女子一网打尽,尽成他人妇。最后,甚至连寡妇也因“采选宫女”的消息而草草再婚。

此外,人们对采选宫女的畏惧已经达到神经质的地步,无论是真是假,一有风吹草动便草木皆兵。“把总梅魁自北关抵城,守者放炮启门”,尚在睡梦中的百姓猛然惊醒,以为是“采女子内官至矣”,惊恐万状。据说,当时有一家富裕大户,家中尚有待嫁的小姐,半夜时听到炮响,全家惊慌失措,又不敢在晚上出去找人,正好想起家中雇用了一个制造银器的锡工,竟将锡工权充女婿。富翁大喊:“急起,急起,可成亲也。”睡梦中的锡工如堕云里,“及起摹搓双眼,则堂前烛火辉煌,主翁之女已艳装待聘矣”。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拉郎配”的故事,尽管荒唐,却真实地反映了民间对采选宫女的恐惧心理。由此可见,明朝的宫女采选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惊吓和痛苦的强烈程度。

明代宫廷对宫女的非人摧残,是民间产生入宫恐惧的主要原因。到了清代,宫廷斗争虽然也很激烈,但已不像明代宫廷那般近乎变态地折磨宫女,也不会动辄就屠灭整整一宫的侍女,包括主子。自清入关以后,朝廷也没有让宫女殉葬的残酷制度。因此,清代以后,人们对入宫的态度不像明代那样极度悲观和疯狂,变得平静了许多。尽管如此,不愿入宫的传统思想还是深深影响着百姓,人们依然会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入宫。对此,清廷出台了整套严格的宫选规制。

清代对选秀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据规定,凡年龄在十三至十七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如果因故未能参加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第一次被选中的秀女称为“记名秀女”,五年内不许私自嫁聘,以备复选,如有违反,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其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罚。被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五年的记名期已过,这样的女子只能终身不嫁了。如果确有残疾,不堪入选者,须族长、领催、骁骑校、佐领等层层呈报并开具证明,各旗都统再行文户部,皇帝同意后,才能免选。凡八旗女子必须应选秀女一次,因某种原因到了十七岁还未参加过应选的女子,也只能终身不嫁。据记载,乾隆六年,两广总督玛尔泰的女儿恒志,已年过十七岁,但从未入选秀女,玛尔泰为此奏请皇帝为女完婚。乾隆严词拒绝,并痛斥了玛尔泰。于是,恒志虽贵为一品大员之女,却也只能永远待字闺中了。

清代除了选秀女,也选宫女。清代宫女的地位较之明代要高得多,有些宫女甚至可以晋封为内廷主位。清代宫女是在内务府包衣、佐领以下的女儿中,每年引选一次,由内务府会计司主办,具体做法与选秀女大体相同。由此可见,想要通过私自嫁聘的方式逃避入宫,基本上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