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十七 如何判断能不能走钢琴专业道路(2)

书名:家庭钢琴启蒙课本章字数:1904

下面我们来说说成功之路上的“运气”。历史上帮助音乐大师们起飞的“运气”有各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在自己名不见经传之时,突然得到代替某生病的钢琴名家出场的机会,然后一举成名。最著名的就是乌克兰钢琴家霍洛维茨的经历,他刚离开苏联开始演奏生涯之时,演奏会几乎无人问津,曾有过只给十几位观众演奏的窘境。然而,在1925年的某一天,在德国汉堡的他从动物园游玩回到酒店,有人正在焦急地找他,让他几小时后于当晚临时代替晕倒的钢琴家海琳娜·齐默尔曼上台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正是那场演出,令霍洛维茨一鸣惊人,开始了巨星之路。

除了“天降良机”,运气还有一种体现方式叫“贵人扶持”。比如钢琴家基辛,尽管他在十三岁时因演奏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已经小有名气了,然而直到1988年与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才真正在乐坛确立了地位,站稳了脚跟。卡拉扬的这份“贵人扶持”,帮他省去了成名前参加各种比赛、四处毛遂自荐的起步过程,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他们本身的才能。

即便是通过国际比赛获奖成名的钢琴家,也包含着运气的成分。比如说,国际比赛多如牛毛,顶级赛事也不止一个,参加这个而没有参加那个,冥冥中就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比赛过程中,难以预测的因素更是不计其数,如评委的组成。同一钢琴比赛,每一届评委通常都不尽相同,这就会使评判结果产生偶然性。经常有人说,一个比赛,同样的选手,换成另一批评委打分,结果可能很不一样。你参加某个比赛,碰上某些欣赏或不欣赏你演奏风格的评委,都是可能的。另外,选手在比赛当天的身体情况、心情状态、临场发挥情况,无不受到偶然性影响。

现实中,有很多具备一定音乐才能却没有选择音乐道路的人,同时也有不少对自己的才能盲目高估、最终心灰意冷的例子。对自己的才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非常重要,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扬长避短,找准自身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对接点。对于志向是当钢琴演奏家的年轻人,霍夫曼建议:“演奏生涯一定要从取得人们的好评开始。自己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能成为评价的标准。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就将会闯出自己的道路,有能力的人总是能闯出来的。”

关于是否“走专业”的话题,难以一言以蔽之。对于内心始终无法确定是把音乐当专业还是业余爱好的人,霍夫曼奉劝他们还是把音乐作为业余爱好比较好。对那些并不热爱音乐和钢琴,而只是想把它当作获取功名富贵、实现飞黄腾达人生梦想的人,我真心地劝告他们趁早选择别的专业,因为钢琴专业真的不是一个容易当明星挣大钱的专业,钢琴专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性价比”比较低的行业。正如霍夫曼诚恳地指出的那样:“职业钢琴家的生涯远不像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在千万个有才能的音乐家中,或许只有一两个能取得一般的财富和声誉,而其他的人,在花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之后,失望地放弃了这个行业,甚至带着怨恨之情选择了其他职业。”

职业钢琴家之路并非是今天才变得如此不易,早在十九世纪的李斯特时代就已经如此,李斯特本人曾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

一个年轻人受了富有诗意和虚幻的梦境的诱惑,从自己的家乡来到首都,以求培养自己相当突出的才能。我们假定,命运对他特别厚爱,让他在考试中战胜了对手,得到了稀有的恩宠,被录取进音乐学院。之后我们看到他把自己关进一间琴房,为了得到技巧上的表现而从早到晚刻苦用功,身心俱疲。每星期他用四分之三的时间上课、弹奏某种乐器,到最后他也并不了解在艺术上自己在干些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这样干,为什么要那样干。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与优秀艺术家简直无缘,他看到的只是冷漠,内心充满怨恨、无知和疲乏。经过三至四年,在耗尽了他微薄的财产,心力交瘁之后,在他彻底把自己搞糊涂之后,有一天他的老师对他说:学业到此结束了,他是一个生活有保障的人——一个艺术家了。

这是多么辛辣的嘲弄!之后他会发现,举办一场音乐会所碰到的多重障碍使大多数艺术家只好对此计划忍痛割爱。

因此,是否选择在钢琴行业“走专业”,除了天赋的考量,还有对钢琴和音乐热爱程度的考量,只有确定自己的确对钢琴和音乐情有独钟、乐而忘返,愿意为了钢琴和音乐“衣带渐宽终不悔”,再决定走这条路。就像傅聪先生在回答“为什么学音乐”这个话题时所说的那样:如果学音乐是为了成功,而“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因为学其他行业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傅聪先生告诉我们,在钢琴和音乐的学习上,正确的态度是:“假如有发展,就往这条路上走,没有的话,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构成我的人格修养、精神境界里一个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代表了一种精神价值。精神价值现在真是太缺乏了,全世界都一样!”

最后再说一句,如果决定“走专业”道路,就要趁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