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你我之间所需的最佳距离

书名:好的关系,需要刚刚好的距离本章字数:2886

当我们从远处眺望森林时,会觉得树木是密密麻麻地生长在一起的。然而,当我们走近一看,会发现树木与树木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树木之间会保持距离。后来有一天遇到一位研究树木的学者,经由他详细说明才得以解惑。原来树木生长需要阳光,就必须向旁边伸展。然而,若是树木彼此太靠近,无法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水等,横向发展将受限于空间,无法长出更多的树枝和树叶,也无法让树木都变得更强壮,结果每棵树都会长不好,很细弱,如此一来,将无法承受狂风而倒下,因此树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刺猬的两难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距离,一如树木之间为了让彼此都能顺利地长成大树而保持适当的距离。然而,如果我们对一个亲密的人提及希望彼此保持距离时,对方或许会产生一种误解:“你嫌我很烦吗?”“你不再喜欢我了吗?”因此,关系越是亲密的人之间,越难谈及想要彼此“保持距离”,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对彼此造成深深的伤害。

然而,越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越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任何人都渴望依赖某人,但也都希望独立自主,这两种需求会同时存在。虽然人人都想去爱人和被人爱,并且因此获得幸福,却不希望因为这种关系而损及自己与众不同的主体性或独立性。

问题是当我们越偏向亲密和距离感中的某一边时,就会离另一边越远。而且,在人际关系中所产生的失望及挫折,通常始于一方想要靠近一点,而另一方想要保持距离。当有人靠近自己时,我们通常会本能地后退一步,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不希望被别人侵犯的空间,也就是“私人空间”。人们在搭乘客满的电梯或拥挤的公共汽车时,会因为所有人几乎紧贴在一起,无法确保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而感到不适。

想象一下,假使对方太靠近我,那么我可能会以为他想要完全依赖我或管束我,我由此会感到害怕。假使我想要保持距离,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么对方可能会担心被独自抛下。因此,保持一段靠近也不会受伤,疏远也不会感到孤单的距离,其实对彼此而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借用刺猬的行为来解释这种两难的困境。在冬天,刺猬为了借彼此的体温取暖而互相靠近,但是离得太近时,又会被对方的刺扎伤。受伤的刺猬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会后退,但是寒冷使它们再度相互靠近。因此,刺猬就不停地靠近又退开,来来回回地移动着,试图找到一种既可以感觉到彼此的温暖,又可以避免被刺伤的距离。

你我之间的最佳距离

首次提出私人空间概念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隐藏的维度》一书中,谈及4种类型的人际距离区,他提出了人们与不同关系的人相处时所需距离的具体数值。

第一种是亲密距离区,是0cm~46cm的距离,这是产生分享爱意、互相安慰、给予保护等行为的距离。在这一距离区内,相较于听觉,触觉或嗅觉等感觉是更主要的沟通手段,这是诸如家人或情侣之间,彼此关系最为亲密的距离。因此,当一个不是那么亲近的人突然侵入这个距离时,我们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换句话说,这是自我防卫的最小距离,是不能随意侵入的。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区,是46cm~1.2m的距离。这是害怕接触对方的人彼此之间需要保持的距离。这原本是瑞士知名动物学家海尼·海第格博士所使用的术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大约保持一只手臂的距离,也就是伸出手可以碰到对方四肢的距离,通常出现在与朋友或感觉差不多的亲近者的关系之中。相较于亲密距离区的肢体接触,属于这一区的人主要通过对话来沟通,在拥有适度亲密感的同时,也需要维持某种形式的礼仪。当彼此有轻微的肢体接触而靠得更近时,若对方神态自在,则可以产生好感。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区,是1.2m~3.6m的距离,这是超出了人的可支配范围的距离。除非借由特别的努力,否则在这个区域内的人不会触及对方,甚至也不会期望与对方接触。这一空间主要适用于非个人的业务,具有正式和官方性质。由于不允许涉及私人问题或产生肢体接触,因此在对话时,也必须遵守适当的规矩和礼貌。在公司的办公室或在宽敞的空间放置桌子,进行小型会议或聚会等皆属之。

第四种是公众距离区,是3.6m~7.5m的距离,此为个人和公众之间的距离,需要夸张的声音和非语言交流手段,如手势和姿势。诸如老师与学生,演员或讲师与听众之间,在演讲和上课时所需的距离。

爱德华·T.霍尔在提出这四种人际距离区时还强调说,由于文化或个人差异,距离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韩国,与人初次见面时,询问对方“结婚了没?”“有几个小孩?”是一种问候的方式;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这却是侵犯个人隐私的、很不礼貌的问题。再比如,在韩国,公司同事往往以“一家人”来彼此称呼,对于个人的私生活也毫不顾忌地询问,在其他一些国家并不如此,这也是很大的文化差异。

本书中,我们主要想讨论的是上述4种人际距离区中的亲密距离区、个人距离区和社交距离区,因为我们人生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这3种距离区之内,若是能好好处理这3个距离区的关系,人生将会更完美。如果家人的关系不如朋友,彼此只能相对无言,那将是非常痛苦的事。在最亲密的关系中,彼此却相当疏远,这分明是有问题的。相反,如果有朋友硬要说:“我们之间不能有任何秘密。”那他基本上就是忽略了距离。

那么,我们与家人、恋人、朋友及同事之间,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是最好的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通过人际关系感受到幸福,并且获得个人的成长呢?我们在现有关系中,需要抽离什么?又必须填补什么呢?

保持距离的魔法

肯定有一种最佳距离,不会让人因为过于亲近而受伤,也不会因为太过疏远而感到孤单。然而,我们往往就像刺猬一般试着彼此接近一两次,便因受伤而感到痛苦,不再试图改善彼此的关系,因为我们担心会再次受伤。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做好受到伤害的心理准备,就无法与任何人变得亲近,也无法得到我们渴求的爱。

为了我们所认定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活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让我自己变得像水滴、玻璃一样透明。这是一种不欺骗自己,也不怕被别人看透的状态。曾经这么做的人都知道,这是相当令人胆战心惊的,因为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极限。如果做到这个程度还是不行,那就表示这件事情真的不可行。然后我才意识到勇气是来自不断颤抖的身体所产生的力量。

这是韩国小说家金延秀在《说话不算话》一书中所写的一段话。保护自己,以及我们在人生中所重视的东西,是需要勇气的。但要鼓起勇气远比想象中困难。如果试着保持距离,却让彼此变得更加疏远,关系反而更加错位,那该有多令人难过。但是,请试着勇敢一次,保持距离并不是变得疏远,而是意味着彼此尊重,因为借由保持距离,我们将得以喘息,也会明显地体会到关系变得更好的感觉。

在亲密关系之中保持距离,虽然意味着尊重对方的选择,但并不是指忽视对方的所有举动,对对方漠不关心。若是我们所爱的人真的走错路,我们应该阻止他,并告诉他为什么不应该走那条路。不过,最后的选择权还是在他手里。无论对方做了什么选择,我们都会永远守候着对方,这才是真正的保持距离。因此,即便可能再次受伤,也要试着鼓起勇气,一起学习、使用保持距离的方法。

现在,在你和他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吧!两人之间的合适距离,将会使双方感到自由,又彼此想念。那么,即使独自一个人,你也会很开心,两个人在一起,你也可以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