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未成年人的情绪问题及评估(3)
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
1.我希望不用参加考试便能取得成功。
2.在某一考试中取得的好分数,似乎不能增加我在其他考试中的自信心。
3.人们都期待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考试期间,有时我会产生许多对答题毫无帮助的莫名其妙的想法。
5.重大考试前后,我不想吃东西。
6.对喜欢向学生搞“突然袭击”的老师,我总感到害怕。
7.在我看来,考试过程似乎不应搞得太正规,因为那样容易使人紧张。
8.一般来说,考试成绩好的人将来必定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地位。
9.重大考试之前或考试期间,我常常会想到其他人比自己强很多。
10.如果我考糟了,即使自己不会老是记挂着它,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1.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在考试前妨碍我准备,在考试中干扰我答题。
12.面临一场必须参加的重大考试,我会紧张得睡不好觉。
13.考试时,如果监考人员在我身边来回走动并注视着我,我便无法答卷。
14.如果考试被废除,我想我的功课实际上会学得更好。
15.当了解到考试结果的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的前途时,我会心烦意乱。
16.我知道,如果自己能集中精神,考试时我便能超过大多数人。
17.如果我考得不好,人们将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
18.我似乎从来没有对考试进行过充分的准备。
19.考试前,我的身体不能放松。
20.面对重大考试,我的大脑好像凝固了一样。
21.考场中的噪音使我烦恼。
22.考试前,我有一种空虚、不安的感觉。
23.考试使我对能否达到自己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24.考试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对知识掌握得究竟如何。
25.如果考试得了低分数,我不愿把自己的确切分数告诉任何人。
26.考试前,我常常感到还需要再充实一些知识。
27.重大考试之前,我的胃不舒服。
28.有时,在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时候,一想起某些消极的东西,我似乎都要垮了。
29.在即将得知考试结果时,我会感到十分焦虑或不安。
30.但愿我能找到一个不需要考试便能被录用的工作。
31.假如在这次考试中我考得不好,我想这意味着自己并不像原来所想象的那么聪明。
32.如果我的考试分数低,我的父亲和母亲将会感到非常失望。
33.对考试的焦虑简直使我不想认真准备了,这种想法又使我更加焦虑。
34.应试时我常常发现,自己的手指在哆嗦或双腿在打颤。
35.考试过后,我常常感到自己本来可以考得更好些。
36.考试时,我情绪紧张,妨碍了注意力的集中。
37.在某些考题上,我费劲越多,脑子越乱。
38.如果我考糟了,且不说别人会对我有看法,就是我自己也会失去信心。
39.应试时,我身体的某些部位很紧张。
40.考试之前,我感到缺乏信心、精神紧张。
41.如果我的考试分数低,我的朋友们会对我感到失望。
42.在考前,我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能确知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
43.当我必须参加一次确实很重要的考试时,我常常感到恐慌。
44.我希望主考人能够觉察,参加考试的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为紧张,我还希望主考人在评价考试结果的时候,能对此加以考虑。
45.我宁愿写篇论文,也不愿参加考试。
46.公布我的考分之前,我很想知道别人考得怎样。
47.如果我得了低分数,我认识的某些人将会感到快活,这使我心烦意乱。
48.我想,如果我能单独进行考试,或者没有时限压力的话,那么,我的成绩便会好得多。
49.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我的前途和命运。
50.考试期间,有时我非常紧张,以致忘记了自己本来知道的东西。
《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可以指导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自我测查和自我分析。这份《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是由美国学者迪万和凯伦在曼德勒和萨拉森早期编制的考试焦虑问卷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在翻译成中文时个别地方根据我国国情做了一些改动。
这份考试焦虑量表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内容是检查接受测试者考试焦虑的来源或原因,其中包括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考试成绩不好会对个人的自我形象带来损害、担心个人未来的前途、担心个人对应试缺乏准备这样四个方面。另一部分内容是分析接受测试者考试焦虑的表现,其中包括生理上的反应和以思维为核心的认知活动的表现两个方面。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内容是检查接受测试者一般性焦虑的状况,以便结合他们的人格特征,对其考试焦虑情绪做全面分析。
(二)恐惧
恐惧是当我们面对某种特定事物,觉察到危险时产生的紧张害怕的体验。恐惧可以是对事,也可以是对人,还可以是对某个场景。恐惧时个体会有明显的身体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颤抖。身体反应是因为恐惧会激活个体的交感神经系统。面对恐惧者的本能是逃离现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而日常生活中的逃避行为,可能会使恐惧者失去很多机会,影响社会适应及人际交往能力。
当代儿童最大的恐惧之一是父母离异。另外,儿童面临的恐惧就是考试或者是公开发言。面对恐惧,第一是我们需要承认恐惧。恐惧是一种具有生存意义的情绪,它来源于我们感觉自己无法掌控的情景。承认自己的恐惧在一定意义上能让我们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例如,很多学生害怕当众发言,觉得自己无法做好。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或者对发言内容的不了解。第二,学会掌控恐惧。当对周围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掌控感。例如,当众发言之前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自信,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学会放松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恐惧情绪。比如,对于当众发言的内容进行预演。第四,积极主动地面对恐惧,主动接近自己恐惧的场景,与自己的消极观念对峙。消极的认知指的就是逃避的想法。比如当众发言,很多同学有消极的观念:“要不这次就算了,下次再说”,“我肯定会搞砸的”。改变消极的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尽我所能,不要求完美,我会有所成长”,“多练习就不紧张了”。
(三)愤怒
愤怒指的是一种受刺激过后的异常激动的情绪状态。婴儿最早在四个月时就可以表达出愤怒的情绪。愤怒与一定的场景相联系,来得快,常常伴有认知狭窄。基于以上的特点,愤怒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常常不能看到行为的后果,内心只有报复的心理,极易产生攻击行为。前文中提到的激情犯罪就与愤怒有关。及时地识别愤怒是人生存的本能。
【心理驿站】
奥赛罗:一失足成千古恨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中的主角。他是威尼斯城邦的雇佣将军,爱上了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因为种族歧视,元老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于是相爱的两人偷偷成婚。奥赛罗的一个下属伊阿古嫉恨奥赛罗提拔了另一个下属卡西奥做副将,并且爱上了奥赛罗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就伪造证据让奥赛罗以为妻子与卡西奥有染,致使奥赛罗在激愤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真相大白后奥赛罗懊悔不已,拔剑自刎。奥赛罗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冷静下来查清事实,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愤怒的情绪如何控制呢?让愤怒暴发和压抑愤怒都是不对的。前者会伤害人际关系,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后者会伤害自己,压抑过久也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暴发。面对愤怒,我们需要理性。第一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很多愤怒情绪是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导致的,要改变绝对化的认知方式。第二是学习一些社会技能。第三是将自己的挫折场景与不相关的人分开,最好是冷处理,离开可能发生冲突的场景。在自己产生愤怒情绪想要出口伤人或者出手伤人之前,强迫自己在心里数十个数,转移注意力。另外,深呼吸也可以平息愤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