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推荐序三(1)

陶林

一本好书是一场灾难,这句话出自古希腊诗人卡里马科斯,原话是“一部大书是一场灾难”。这句格言流传了两千多年,深得英国哲学家罗素欣赏。曾几何时,又因王小波先生的不懈传播,这句话已成为当下人们对一本书最崇高的赞语。

大道至简,诚哉斯言。“一本书,如果我们读了之后,却没有头上被猛击一掌的感觉,那我们读它何用?”卡夫卡的这句话堪做一个精妙的注脚。

一本好书,就像《盗梦空间》中那枚小小陀螺,在读者意识中放置了一种别样的思想,乃至颠覆已有的认知。一本好书貌似润物无声,但过后看来,却往往是一场意识观念的风暴,一次使世界观天翻地覆的灾难。

杜君立先生就是一位不动声色的“灾难制造者”。感谢他为我们奉献出如此令人拍案叫绝、三观全毁的好书——它也是一部大书。

很多人不了解,杜君立既非历史专业,也非中文专业,写作于他纯属业余爱好。与许多“文学爱好者”不同,他曾是一位职业机械师,甚至接受过两年机械科班训练——这也是其最高学历。或许正是这种职业天性,使他能够别开生面,饶有兴致地探究这些一般人不太关注的“历史的细节”,比如马镫、轮子、火药、弓箭和船。在人类历史上,这些貌似简单的器械和装置,无一不造成颠覆传统秩序的“灾难”。

对待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或许就是一部机械师眼中的历史。

一本真正的好书,往往是顺乎自然的,但又出人意料。在今天,任何一个关注现实的普通人都会意识到,社科与历史本身都需要全新的历史,来说明现代世界的社会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并且以此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当下社会以及我们自身。

要做到这样,除应有的“野心”和努力外,还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整合碎片信息的能力,更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探索的勇气,以此来完成一种历史言说,或者说描绘出一种接地气的历史场景。只有这样,历史才能真正地站立起来,自从人类进入现代时间以来的光辉历程都将历历在目。

在这一点上,杜君立令人惊奇地做到了。他以其洞隐烛微的思考和陋室孤灯的坚守,为我们打通了历史谱系中从古代到现代的任督二脉。

《现代的历程》延续了《历史的细节》那种细致的梳理和思索的兴趣,以极其丰富的素材写作了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杜君立巧妙地将诸多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置放于一个由机器文化构建的整体框架中,使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

这既是一种对历史的重构,又是一种对历史的颠覆。因为有了机器这条主线,本书更加完整和紧凑。

作者在叙述机器发展进程的同时,触类旁通,切中肯綮,时不时地刺破历史史料的表皮,露出现代文明的真实血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现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机器。

机器逻辑与历史逻辑

本书从时间机器开始,经文字机器、效率机器、力量机器,至智能机器结束,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衍化史。

作者以其庞杂的涉猎,思接千载,旁稽博采,历史知识与科学常识纷然胪列;借助机器的演化进程,将现代文明历程全面而清晰地呈现出来。

从日晷、沙漏到机械钟,从“骡机”、水力纺纱机到珍妮纺织机,从蒸汽机、内燃机到电动机,从来复枪、马克沁机枪到AK47,从雕版印刷到谷登堡印刷机,最后到伟大的互联网……不同的机器,如同现代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和镜像,以这种“曹冲称象”的工科方式,来精心勾画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足迹,可谓独辟蹊径,在当下历史写作和阅读中实属难得。

当然,作者并不只是对史料简单地编辑整理,而是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整合,夹叙夹议,既有史实也有史论,这使得本书在诸多方面都独树一帜,从而超越一般技术史观,许多具有创见性的发现和观点令人茅塞顿开——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引发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但本书却提供了另一种诠释:印刷机实现了书籍的大量生产,带来阅读热潮;近视眼的激增刺激了眼镜制造业,镜片加工技术突飞猛进,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随之诞生。正是这些貌似简单的器械,开创了现代天文学和生物学,同时引发了军事、医学、地理、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巨变。

如果把历史看作一场游戏,那么技术进步往往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以至于人们常常用“革命”“爆炸”,甚至“灾难”来形容新技术的登场。

如果说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始于鸦片战争,那么近代的到来对中国确实是一场灾难,至少也是从一场灾难开始的。

书中讲到这样一段历史:晚清时期,洋务运动虽然炙手可热,但人们却对火车坚决拒绝,“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现代军工厂的建立,煤炭、钢铁、蒸汽机日益普遍,迫使清廷最后不得不接受火车,清朝不久便亡于一场铁路风潮。

正如有了一双新袜子,就得有一双新鞋,接下来还会有一身新衣服。所有的历史都是推理史。机器逻辑就是这样神奇,不经意间主宰了历史逻辑。

在世界范围内,传统时代的人们将机器带来的“现代”视为洪水猛兽,但在一场接一场的“灾难”侵袭下,人们最后不得不接受机器。一旦机器取得合法地位,“现代”这场灾难必然会无远弗届地席卷整个社会。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场机器带来的“现代”并不那么可怕,甚至那么可贵。

“灾难”之说一般源自以传统观念来看待现代,因为观念的改变比技术的改变要难得多。

机器并不只是一种冰冷的工具,仅用“工具理性”来诠释现代文明无疑是狭隘的。机器的“泛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创造财富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解放了人本身。至少有一点,没有车,人只能风尘仆仆地步行,而拉犁推磨和背负运载的绳索仍会套在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