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归鸿声断残云碧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李清照词传本章字数:1623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李清照《菩萨蛮》

北归的大雁早已在空中失去了踪影,天空只剩下残云片片。雪花安静地飘落,和着炊烟一升一落,相互映衬,冬末的江宁城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

归鸿声断,她忽觉这日光是如此的凄清,让人哽咽,举头可见残云,碧色连天。这辽阔旷远的天,让她只觉一阵仓惶。再回首,见屋外背窗雪落,屋内袅袅炉烟静炷。她目光所及,此时皆是静谧、岑寂的苍白色。春节本应很喜庆,但她丝毫提不起兴致。静谧的白色柔和地温暖着她的双眼,她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等待夜晚的降临。火红的烛光下,她头上的凤钗流金溢彩,但钗头上用彩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却是轻盈落寞。此等景象,就如同她初嫁赵明诚时那个甜蜜的夜晚。昨日已逝,一切都只能依靠模糊的回忆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在她初入这座城时,便已经料到了这一日内心的潦倒,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这是她了悟于心的道理。

深夜里,隐隐约约响起了军中的号角声,江宁并不平静。天空的星星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调整着它们的明暗和位置,而蜡烛则不断流着眼泪,为逝去的短暂时光惋惜。等到星星隐去,蜡烛燃灭,东方渐渐显出曙色,李清照提了提神,望了望窗外。晓漏残,曙色开。清晨,牛斗星随着号角声在天际隐散,斗转星移,天将破晓。她一夜无寐,再一次感到那料峭春寒,于是心中忽生忧扰,怕是连赏花的心情也跟着那夜之静默消失殆尽了。此刻,她的内心几多曲折。

星光可以洒满肩头,落雪可以洁净世界,可童年仰望星空时的神秘感和亲人相伴的幸福感已经追不回来了。对她来说,回忆就像洋葱,一层层剥离,泪流不止,可剥到最后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如影随形的乡愁甩不开,丢不掉,总是牵挂着,牵扯着。哪怕走得再远,总有一个叫“故乡”的地方让她魂牵梦绕。世间又有谁能摆脱呢?

“将去未去,欲归难归”,多么贴切。寓居在江宁府的深宅大院里,尽管已经出现了春的气息,报春的梅花也已悄悄开放。在这光景中,往昔欢乐的时光就像旧胶片一样播放,一帧一帧都是静谧、隐约。

已经四十多岁的李清照倍加想念故土,怀念亲人,父亲李格非、老师张耒等,一张张面孔都在她脑海中划过。她还记得十七岁那年的夏天,就在京城,老师张耒作《读中兴颂碑》一诗,其中写道:“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诗歌借用唐代安史之乱的故事,抒发了对时局的看法,认为北宋大有覆蹈唐朝天宝之乱的可能。当时李格非和其他朋友连连拍手,认为诗歌很有深度,引发了他们对时局的一番审视。

年纪尚小的李清照也不服输,就此题材作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其中这样写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荷花池畔,李清照同样引经据典,以天宝之乱为主题,借史讥讽现实,细说天宝之乱使唐玄宗统治四十几年的功劳化为灰烬,奢华的帝都最终长满了野草,朝廷腐败,兵戈声气,国家颓败……

当时李清照只是年轻气盛,在师父面前展露了一下傲人的才气,但他们都没想到,后来的变化正如当时所预料的一样,靖康之难,奇耻大辱。

或许,人生真如梦。还好,她身边还有丈夫赵明诚相伴。天气渐渐转暖,她还不知道,有更大的风浪在等着她。半生安定的她,躲不过宿命注定的飘零。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最初的几年,此时她已经四十多岁,这样的年纪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沉重的、疲惫的、敏感的。这是一首写乡愁的作品。乡愁是一种深刻的情愫,如同长在人身体里的脏器,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意志力甚至生命。于陌生的城池里总觉呼吸之间有云雾翻涌,那一种清冷的孤独感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当它加于一个女子身上时,便更显沉重。自古文人多愁忧,但这一刻,李清照的无奈落魄、苟定不安,对北方、对曾经的大宋的那种念望,却更为复杂。她承受的、背负的孤独和恐惧自然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