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九节 关心现实

书名:陈子昂传本章字数:1237

戾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自杀身亡,其孙刘询于公元前74年登基,是为汉宣帝。刘据的悲剧让陈子昂感伤“流涕”,而刘询的一句话则让陈子昂击节称赏。

据唐人的记载,汉宣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与我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用以代指郡守,或者说,用以代指地方官吏。汉宣帝这句话的主旨即强调地方吏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陈子昂非常赞同汉宣帝这句话。他认为,刺史、县令这种地方官吏,就如同人之手足:心里的计划,最终还要靠手足来实施;朝廷的仁政,也得靠地方官吏落到实处,百姓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社会也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刺史、县令之职,实陛下政教之首也”,地方官吏的选拔任命如果“得其人”,朝廷的仁政就能“家见而户闻”,若是“不得其人”,则仁政不过是一纸空文,“委弃有司而挂墙壁尔”。

陈子昂能关注到地方官吏的重要性,一方面,自然是由于读书,比如汉宣帝的话给予了他重要启示,另一方面,也是他青年时代关心现实的结果。他在向武则天指陈时弊时说:“臣比在草茅,为百姓久矣,刺史、县令之化,臣实委知,国之兴衰,莫不在此职也。”青年时代,他见过郭震这种表面上“落拓不拘小节”,实际上“济四方”以造福百姓的县令,也见过嫉恨诋毁他父亲的地方官吏。因此,他能站在百姓的角度理解地方官吏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而且,陈子昂也发现,像郭震这样“贤明”的县令只是少数,更多的地方官吏,往往是平庸甚至“贪暴”之辈。所以,他向武则天指出:“独刺史、县令,陛下犹甚轻之,未见得其人。”实际上,地方官吏不得其人,导致“诏书”文件与“实政”情况存在差异,“州县符,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朝廷政令成为一纸空文,这是封建帝国的历史常态。陈子昂通过对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关注,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向武则天谏言,再一次显示出他的“经世”情怀。

地方官吏的任命属于政治问题。除此之外,青年时代的陈子昂也对蜀地的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现状予以充分的关注。比如在经济方面,陈子昂指出“剑南诸山多有铜矿,采之铸钱,可以富国”,但是朝廷未能开发利用,对国家的发展、对百姓的生活均有影响,“使公府虚竭,私室贫弊”。在军事方面,陈子昂对蜀地西北部松潘驻军人数、每年的军费开支、将领的理财能力、役使百姓的人数、米价上涨的数字、给人民造成的危害等,都了然于胸。

陈子昂23岁未中举时,曾向中书令薛元超上书,认为“文章薄伎,固弃于高贤;刀笔小能,不容于先达”,厌恶“迹荒淫丽,名陷俳优”的作风,不愿充当文学弄臣。从前一节和本节所讲内容来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陈子昂对于书籍,主要关注其有“经世”价值的“内容”,而对属于“文章薄伎”的“形式”似乎留心不多。但内容与形式终究是一体两面、划水难分,就如黑格尔所说,“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因此,陈子昂读书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忽略掉“文章薄伎”的“形式”。

那么,陈子昂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对他文章写作的影响究竟如何?这是我们下一节要讲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