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十节 负剑北征(1)

书名:陈子昂传本章字数:2387

太宗贞观四年正月,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与此同时,李勣,也就是本传上一节所讲扬州叛乱首领李敬业之祖父,“出云中,与突厥战于白道,大破之”;三月,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四月,军吏向太宗告捷,以颉利可汗敬献。自此以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均上书请尊太宗为“天可汗”。唐朝官府根据这些部落的情况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垂拱二年春,金微州仆固叛乱,南下掳掠,边境地区的人民惨遭荼毒。朝廷派遣大军阻击,兵分两路。东路军由贺兰山北上,西路军从居延海进发。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统领西军,陈子昂的诗友左补阙乔知之以代理侍御史的身份监军。

陈子昂也随乔知之一道参加了北征的西路军,担任幕僚。他在《燕然军人画像铭》序言中这样叙述我们上两段所讲之内容:

龙集丙戌,有唐制匈奴五十六载,盖署其君长,以郡县畜之,荒服赖宁,古所莫记。是岁也,金微州都督仆固始桀骜,惑乱其人。天子命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发河西骑士,自居延海入以讨之,特敕左补阙乔知之摄侍御史,护其军。

四月,大军在张掖河驻扎。陈子昂在河边的沙洲上见到了自己在家乡经常食用的一种植物——仙人杖。有一天,当张掖戍边老兵把仙人杖作为一味鲜美的蔬菜进献到餐桌时,陈子昂有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受:“与你分别之后,没想到还能在这里相遇。看来是上天眷顾,要延我寿命啊!”陈子昂热情地向乔知之介绍了仙人杖延年益寿的效用,同行的王无竞听说后,便连续吃了半个月仙人杖。一天,一个自称懂药物的人对乔知之说:“这是白棘,不是仙人杖。你们搞错了!”王无竞遂对陈子昂的话产生了怀疑,乔知之还写了《采玉诗》讥笑他不识货。陈子昂自信没有错,写了《观荆玉篇》作答: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工言子,徒悲荆国人。

“鸱夷”是装玉的皮囊,“缁磷”指玉石表面之瑕疵。陈子昂说:这样的玉石,如果悬之以千金的价格,世人不知真假,都会持怀疑的态度;这玉石颜色虽然没什么特别的,其品质却与其他石头有高下之分;你们不要相信那些自称懂玉的人胡说,如果信了,怀抱价值连城之和氏璧的楚人将是多么悲哀!陈子昂还在诗的序言中指出: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目之所见和口之所感做出独立的判断,却会因为别人的议论而心生疑惑,“君臣之际,朋友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呢?“万物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陈子昂由此发出的人生感慨,是较为严肃、悲凉的。但是这种幕府文人之间的赋诗戏谑,倒也为军旅生活增加了乐趣,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至于陈子昂所说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找到旁证。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又别一种仙人杖,味甘,小温,无毒。久服长生,坚筋骨,令人不老,作茹食之,去痰癖,除风冷。生剑南平泽。叶似苦苣,丛生。”陈藏器接下来就引用了陈子昂的《观荆玉篇》,可见陈子昂死后卢藏用所编的《陈子昂集》在开元年间的流行;也可见陈藏器是同意陈子昂关于“仙人杖”的说法的。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七引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专门为陈子昂进行辩护,此处就不详述了。总之,我们知道,陈子昂确实是识得“荆玉”之人,他对仙人杖的认定有他的根据,他对整个事件的讽喻也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张掖逗留了半个多月后,陈子昂随军继续向东北驰驱一千五百余里,五月抵达边塞要冲——同城。这里临近突厥,东、西、北三面皆是千里大漠,黄沙与盐碱遍地,水草不生。陈子昂来到这荒僻的古战场,抚今追昔,深有感慨地写了《感遇》: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自古及今,丁零人居住的边塞之地是这样苍茫辽阔。陈子昂看到那边塞上一座座亭堡是多么高峻,想到古今不知多少壮士弃骨于这荒野之地。白日西坠的黄昏时候,狂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而来,陈子昂眼前浮现出汉代三十万大军在此与匈奴作战的场景。只见这一位位战士为国捐躯、惨死沙场,异常悲壮,可是又有谁来怜悯这边塞地区的孤儿寡老呢!亲历古战场的陈子昂,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边关常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伤痛。他通过这首《感遇》指出“边备不修,将帅非人,以致斯患”。

确实,陈子昂开始意识到他在《上军国利害事·人机》中笼统反对战争的提议过于天真,朝廷还是需要认真做好边防工作,抓住时机解除突厥之患,稳定边疆,老百姓才能真正地安定下来。所以,某日在同城的一座古祠庙里聚会,陈子昂指出:

君子曰:“兵者凶器,仁者恶之。”丑虏猖狂,厥自招咎,今至尊不得已而顺伐。尝闻西方之圣有能仁者,凶吉之业,各报以直。则使元恶授首,群甿不孤,兵无血刃,荒戎底定,岂不在于大雄乎?

陈子昂谨记古人箴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现在突厥猖狂,朝廷正是不得已而用兵。但是,陈子昂虽然承认用兵的正当性,同时也提出了用兵的限度: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惩戒作恶的元首。如果把握好这个限度,那么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问题,从而不让双方将士们白白牺牲,也就不会留下那么多无人照顾的孤儿和老人。在场的将帅们都对陈子昂的说法表示赞同。为了纪念这次出征,士兵们在将军的带领下,在这座古祠庙中“图画形容”,以壁画的形式留下神采,其中也有“古之弥勒像也”。陈子昂形容这些壁画说:“天人备容,丹青毕彩,盖以昭乎景福也。”这些绘画作品究竟怎样“丹青毕彩”,我们无缘得见。初唐时期长乐公主墓中的两幅壁画,可资我们遐想陈子昂在同城见到的“燕然军人画像”。陈子昂是否参加了此次“图画形容”的具体工作,我们也不得而知,只是知道陈子昂为此写了《燕然军人画像铭》及序文。2017年,中蒙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一带发现了东汉班固所撰《封燕然山铭》石刻,轰动一时;陈子昂的《燕然军人画像铭》及其序文应该也刻在了同城的某处石壁上,一千余年过去,不知道这铭文是否还存于天地之间?我们是否还有机会一睹铭文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