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01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皇帝(2)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明清沧桑本章字数:1928

从吴王到明太祖

正当“乞丐和尚”朱元璋、“渔民”陈友谅、“私盐贩子”张士诚、“海盗头子”方国珍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统治中原的元朝蒙古贵族此时在干吗呢?原来他们正忙于内斗,元顺帝和觊觎皇位的皇太子在争斗,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大权贵也在争权,实在没有心思和力量顾及民间农民起义军的互相争斗。不过对于他们来说,等这些“造反头子”拼出个你死我活来,元军再来坐收渔翁之利也不错。然而很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他们碰上的最终胜利者是朱元璋,一个既有野心也有实力,还兼具手腕的政治军事强人。

1367年10月,朱元璋以徐达为统帅、常遇春为先锋,率军25万北伐中原。在北伐的檄文中,明确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他也确实赢得了北方被压迫的贫苦百姓的拥护,再加上其采取了“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然后进兵大都,最后攻取西北诸省”这一正确的军事策略,元朝的军事力量很快被朱元璋消灭。

次年正月初四,不等北伐大军捷报传来,朱元璋就在南京登上了皇帝宝座,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的气数已尽,不需要再给他们留什么颜面。很快,明军就攻入了大都,元顺帝出逃,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明朝取得了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此次北伐灭元,还把自五代时石敬瑭手中丢失了400年之久的幽云十六州收了回来。为了杜绝后患,在攻占大都后,明军并没有停下脚步,此后历经20余年不断北伐、西进,将北元的力量几乎消灭殆尽,彻底终结了元朝。

朱元璋是贫民出身,又当过乞丐,深知民间疾苦,在参加义军后更是亲眼看到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所以他当上皇帝后,采取了很多亲民、利民的措施。他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农民们生产热情高涨,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也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总的来说,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得天下由乱而治。他统治的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之为“洪武之治”。

知识拓展

洪武四大案

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屡兴大案,最有名的当数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合称“洪武四大案”。前两起案件都是朱元璋借谋反案之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空印案是一起冤案,地方官吏到户部报账时,为了工作上的便利,会带上一些提前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书,这是习惯做法;但是明太祖认为这是官吏勾结,欺瞒皇上,数百名官员因此被处死。郭桓案是一起官吏贪污案,户部侍郎郭桓等贪污,事发后朱元璋大怒,株连被杀者数万人。此案之后,朱元璋推出了用大写数字记账的办法,以防贪官篡改数字,这个办法沿用至今。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英明神武之余也有很多被人诟病之处,常被后人提起的就是,他几乎诛杀了所有帮助其建立明王朝的功臣。甚至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搞了一出“火烧庆功楼”的惨剧。大意是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了一座庆功楼,邀请所有的有功之臣赴宴。酒过三巡之后,朱元璋借故离开,然后令人放火烧了庆功楼,将所有功臣一把火烧死,只有刘伯温神机妙算躲过一劫。这个民间传说虽然不可信,但是朱元璋诛杀功臣则确有其事,并且也基本做到了一网打尽。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只有刘基、汤和、耿炳文、郭英等少数几个不是死于他之手。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为了保住皇位,防止叛乱,维护政权稳定。朱元璋和皇太子朱标之间曾有过一段故事:一次,朱元璋想杀掉朱标的老师宋濂,朱标向父亲求情,并批评他杀功臣杀得太多了。朱元璋很生气,就拿来一根长满刺的荆条交给朱标,让他用双手握住它。朱标说道:“这荆条上都是刺,我怎么拿?”朱元璋拿着荆条,将荆条上的刺一根根拔掉,手上被刺得满是鲜血,然后将荆条交到朱标手中,说道:“现在你能拿得住了吧!”由此可见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但是很可惜,朱标并没有等来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虽然他的父亲朱元璋为其打下了天下,并剪除了所有的威胁,但他却因病死在了朱元璋之前。痛失爱子对年近七旬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后他没有再立太子,而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并在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也为明朝开国之初埋下了皇位之争的祸根。更要命的是,因为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在他孙子的皇位岌岌可危时,已经没有才华卓越之辈能够站出来,帮助新皇帝捍卫皇权了。这一点,或许连朱元璋都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