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02 明初剧变:从南京到北京(1)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明清沧桑本章字数:1872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将首都设在了南京,这也是朱元璋在元末争夺天下时的根据地。不过我们也知道,历史上北京才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首都。是什么原因让明朝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呢?并且为什么明朝要实行首都北京、留都南京的两京制呢?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得从朱元璋死后,继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说起。

皇太孙朱允炆

明朝历史的开端,因为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而改变了,这就是太子朱标的死。

朱元璋早在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立朱标为世子了,明朝建立后朱标顺理成章为皇太子。如果不出意外,朱标就是朱元璋之后大明帝国的继承者和统治者。朱元璋也对朱标寄予了厚望,从小就带在身边言传身教,还让大学者宋濂做他的老师。而朱标本人性格宽厚,关爱他的那些弟弟们,在诸王中也有很高的威信。然而事与愿违,1392年朱标病死,朱元璋伤心之余不再立太子,而是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作为大明王朝的接班人。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也是个仁厚的人。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即位后选择了三个文人辅政,分别是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以及大名鼎鼎的翰林院侍讲方孝孺。这三人给皇帝的治国理政建议是:行仁政、轻徭薄赋,以及削藩。

削藩,在历朝历代的建国初期并不少见。如汉景帝削藩,引起了七国之乱,之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藩国尾大不掉的问题。明朝建国后也有一众实力雄厚的藩王,这与朱元璋的安排有关。为了对外防御北元残余势力,对内监督地方官吏,确保朱家的江山永固,朱元璋在诛杀功臣的同时,把自己的儿子分封为藩王,或率兵驻守北方,或驻扎于内地各省。其中,燕王等九个藩王镇守边塞要地,领军少则万余,多则数万,被称为塞王。

对于如此布局,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朱允炆反问道:“胡虏不安定,让诸王去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朱元璋听完后,一时语塞。是啊!有能力抵御藩王的将领都被朱元璋诛杀殆尽了!如果藩王造反,谁去抵御呢?很不幸,朱允炆的话一语成谶,他当皇帝后刚想削藩,很快就有藩王起兵造反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十几岁就拿着刀上战场砍人,哥们朋友全是武将。他对这种刀口舔血的生活乐在其中,也立下了很多战功,甚至还得到明朝第一将领徐达的青睐,做了徐达的女婿。从这也不难看出,朱棣在明朝开国功臣武将派的心目中,得分是很高的。

朱棣10岁被封为燕王,20岁时,朱元璋打发他就藩北平。如果不出意外,朱棣使命似乎就已经注定了,他将在北方替大明王朝守卫边境,与蒙古草原上的元朝残余势力厮杀。这种生活倒也是朱棣所向往的,毕竟大哥朱标的地位牢不可破,朱棣也对大哥朱标非常尊重。

在就藩北平之前,当过和尚的朱元璋给每一个儿子都派遣了一个僧人辅佐。派给朱棣的这名僧人法名道衍,不过他的另一个名字“姚广孝”更为人熟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据说,道衍在见到朱棣时,说要送一顶白帽子给他,朱棣是王,白帽加顶,则是个“皇”字。当时的朱棣以为这个和尚要不就是疯了,要不就是开玩笑没够。

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特长,在对付元朝残余力量的战斗中不遗余力,蒙元残部几乎被朱棣消灭殆尽。父亲朱元璋对此很满意,大加赞许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棣在伤心之余,也产生了觊觎帝位的野心。按照正常的逻辑,太子去世,朱元璋应该从众多儿子中选出一个立为太子,而太子人选中朱棣的呼声最高。谁知朱元璋不走寻常路,不立太子,而是立了一个皇太孙朱允炆。朱棣心里苦啊:这都是什么事啊,老爹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当然,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是不敢起什么幺蛾子的。朱元璋死后,朱棣的造反也就开始了。

不过,先下手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他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着手削藩,很快就收集罪名废黜了好几个藩王。与此同时,他还派重兵监视北平,加强对燕王的防范。然而,此时的北平却传来一个天大的消息,燕王朱棣疯了。没错,他真的“疯”了!披头散发、大喊大叫,喝臭水沟的水,甚至还吃猪粪,这些都是监视燕王的间谍亲眼所见。建文帝听了汇报后,相信了朱棣的鬼把戏。

此时的“疯子”朱棣很忙,白天忙着装疯,到了晚上就与姚广孝谋划该如何出其不意地造反、夺取皇位。他秘密地招募死士,还在自己王宫的后苑挖了一个大地下室,打造兵器。为了掩盖乒乒乓乓的打铁声,朱棣在后苑养了很多鸭和鹅。就这样,装疯的朱棣骗过了建文帝,他就像黑夜中的猛兽,瞅准时机、积蓄力量,谋划着对他的侄子发起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