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04 尧舜禹的故事(1)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本章字数:1333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一个原始部落联盟的三位杰出的首领。这个部落联盟是由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组成的,而尧、舜、禹依次成为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的是禅让制,即将离任的联盟首领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贤德的人。尧、舜、禹这三位首领,就是当时的贤德之人。

尧的故事

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

尧出生在黄帝世家,父亲叫帝喾,司马迁认为他是黄帝的曾孙。据说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她梦见一条飞舞的赤龙后受孕,生下了尧,有说法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13岁时,尧受封祁地;15岁时定都于陶唐,成为部落的首领;到了20岁,尧代帝挚为天子。尧设立专职官员,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颁布历书。

在尧执政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并不利于统一管理。尧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革新,设立“四岳”制度,这是原始国家政治制度的起源。尧根据政务的需要任命官员,使得部落联盟逐渐向国家这一形式转变。

虽然名义上尧是天子,但他所过的生活与一般老百姓并无多大区别。尧依旧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喝着野菜汤,穿着用葛藤编织的粗布衣服。尧很关心百姓,他想让自己时刻能听到百姓的心声,于是就在家门外设了一张“欲谏之鼓”,任何老百姓如果对国家或是尧本人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随时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后,就会立刻接见击鼓之人,听取他的意见。为了让远方的百姓也能上达天听,尧命人在交通要道设立了很多被称为“诽谤之木”的木柱,木柱由专门的官员看守,老百姓有意见,可以向看守的官员陈述;如果官员解决不了,就指引他去找尧。尧爱民如子,他经常讲这么一句话:“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尧发掘任用了大批人才。尧唯恐埋没了人才,因此,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访,求贤问道,一面察访政治得失,一面选用贤才。据说,当时汾水北岸的姑射山上,有四位隐士,分别叫方回、善卷、披衣、许由。尧在得知他们的大名后,专门前往拜访,邀请他们下山为官。四人之中,许由的才能最突出,尧准备将帝位让给他。但许由不为所动,反而隐入箕山,尧见许由如此谦谨,于是请他担任九州长,许由不想听,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

在尧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尧的内心中,却有一件事让他很担忧,那就是自己的儿子丹朱。丹朱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经常招惹是非。尧为了教育好他,磨炼他的心性,发明了围棋,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但丹朱在旁人的唆使下,还是走上了邪路,他计划用诡计夺取父亲的天子之位。尧察觉后,流放了丹朱。

对于谁来继承自己的天子之位,尧在经过多方考察后,最终选定了舜。

知识拓展

谏鼓谤木

“欲谏之鼓”“诽谤之木”的故事,成为后世典故,即成语“谏鼓谤木”,用于形容领导者虚心接纳百姓的意见。

也有些史料把“诽谤之木”的故事安在舜的身上。《吕氏春秋》中说:“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淮南子》中也说:“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都是形容尧舜二人一心为民,非常愿意听到民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