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节 高效招聘,必须重视四个节点(1)

书名:营销式招聘本章字数:1751

了解了招聘工作的六个核心难题后,我们继续思考第二个问题:造成这六个核心难题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企业招聘难的具体原因,大多数招聘人员能够找到两方面:

第一,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发展低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营难度更大,资金压力很大。与此同时,企业人工成本骤然加剧,人口红利不复存在。这是造成招聘难的客观现实。

第二,求职主体,也就是“人”变了。00后已经步入社会,相对80后、90后,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无论是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还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这两方面原因,其实还有第三方面原因——自己的原因。然而,很多招聘人员都没有意识到。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当招聘工作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时,我们不要一味地把责任归结为外部客观原因,而要内省,想办法调整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

很多人说,自己看了很多书,掌握了很多理论方法,比如招聘与甄选流程,或是行为面试法、结构化面试、文件筐、无领导小组等面试方法,但是招聘压力丝毫未减,依然改善不了招聘难的现状。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我们为何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想解开这个困惑,我们不妨先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有两个人从又黑又脏的烟囱里爬出来,一个人脸上很脏,另一个人脸上很干净。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这两个人,谁先去洗脸?”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肯定是脸上干净的人先去洗脸。”

爱因斯坦问:“为什么脸上干净的先去洗?”

这个学生回答:“脸上干净的那个人看到对方的脸是脏的,就会认为自己的脸也是脏的;脸上脏的那个人看到对方的脸是干净的,就会认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所以,脸上干净的人先去洗脸。”

另一个学生觉得不对,认为一定是脸上脏的人先去洗脸。爱因斯坦问为什么,他站起来回答说:“脸上脏的那个人,他的脸上本来就脏,肯定要先洗脸啊!”

听完他们的回答,爱因斯坦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回答全错了。两个人从又黑又脏的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脏的,另一个是干净的呢?”

从一个错误的假设前提出发,推导出来的任何结论都是错误的。我们学习任何体系、任何工具与方法,在工作中做出的任何决策、制定的任何方案,都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如果不具备这个假设前提,那么实施的结果就会与我们当初的设想相背离。

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困惑。很多招聘人员学习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它们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前提——求职者有极高的简历投递率、面试到场率,用市场营销术语来讲就是引流不存在问题。在求职者有极高的简历投递率、面试到场率的前提下,只要解决了专业问题、具备招聘甄选的专业素养,招聘人员就能选出合适的人才,就能顺利完成招聘工作。

但是,现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实施的前提不复存在。此时如果招聘人员还是按照以往的工作思路开展招聘工作,那就如同刻舟求剑。招聘效果不好、招聘压力不减,也就不难理解。如果简历投递率和面试到场率无法保证,纵然掌握再多专业知识,我们也只能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近些年,很多人都推崇华为的军队文化、狼性文化,有些企业在效仿,但学来学去都很难成为第二个华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华为推行的军队文化、狼性文化,却没有看到华为推行这些企业文化背后的假设前提。还有很多人羡慕餐饮界知名品牌海底捞的服务,羡慕海底捞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于是纷纷效仿海底捞,试图打造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但最终结果是“海底捞你学不会”,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标杆企业推行制度的表象,而没有看到背后的假设前提。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我们修改一下这句台词,就能很形象地诠释很多招聘人员的状态:学习了很多招聘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依旧做不好招聘工作。

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

——电影《后会无期》台词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内的所有管理者目前都处于一个管理丛林中,接触的理论知识一个接一个。我们学习了OKR,感觉OKR不错,就想推行;学习了阿米巴,感觉阿米巴很好,也想导入;学习了股权激励,就想搞一下全员持股。如果不具备辨识实施这些理论的假设前提的能力,贸然在工作中实施这些理论,我们就无法真正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更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