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撕掉女性标签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明史·秦良玉传》
一身男儿装
千百年来,无数女性就乖乖把自己限定在标配的模式里。从咿呀学语,到待字闺中,到相夫教子,甚至独守空房,她们都活成了社会期望看到的样子。纵横驰骋、笑傲沙场这些事仿佛与她们天然绝缘。
但明朝有一个女子,她偏偏不去迎合所谓的主流标准,全然按照自己的心思去生活。到最后,她竟然活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传奇。她,就是秦良玉。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人不同,秦良玉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官方以将领身份写入正史的女性。
在她之前,很多朝代的杰出女性也被官方大书特书,但没有谁以将领身份和男性同列的。由此可见,秦良玉的能力得到了当时的国家机构的认可。
想必跟影视剧里的巾帼英雄一样,她美貌惊人,却又身手非凡吧?然而并不是这样。
朝鲜使臣黄中允曾和秦良玉有过一面之缘,对于她的外形,黄中允是这样描述的:“体甚肥大,网巾、靴子、袍带一依男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良玉体形魁梧,完全不似娇弱无力的普通女子,而且从穿着打扮来看,跟男性没什么区别。
秦良玉出生时,父亲就觉得这个女儿不一般,将来必然超越她的哥哥弟弟。
二十多岁她跟随丈夫马千乘征战沙场,打得播州反贼杨应龙闻风丧胆。年近古稀,她依然活跃在四川各地,让所向披靡的张献忠尤为恼火。
五十年中,她没有体验多少花前月下的甜蜜,沙场上反倒多了一个不让须眉的身影。
解围成都
晚年时期的李清照,历经世事沧桑,别有深刻领悟。面对朋友家的小女儿,她淡然一笑,真诚地说:“你也不小了,该学点东西,我身已老,愿将平生所学相授。”对此,小孩回复说:“才藻非女子事也。”听了这话,一股莫大的悲凉和寂寞席卷而来,让李清照差点摔倒。
在古代中国,女性的身上背负着无尽的束缚,优秀如李清照者,似乎也很难抗衡这强大的传统观念。但秦良玉偏生不信邪,她不仅有才,而且还要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公元1622年,奢崇明发动叛乱并包围成都,四十八岁的秦良玉奉命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收取了贼寇的贿赂,纷纷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孤军奋战。可就靠这一路孤军,不仅解了成都之围,还连续攻克二郎关、佛图关,甚至收复重庆。对此,皇帝朱由校大为赞赏,立即对秦良玉加官晋爵。
不久后,秦良玉就完全平定了奢崇明一伙的叛乱,这等战功,就算和一帮男性将领比也毫不逊色。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秦良玉又嫉妒又惧怕,比如总兵李维新,平日里吹嘘自己多么强硬,结果一遇贼军就原形毕露,渡河一战中还大败而归。
回到军营后,他首先做的不是整顿军马,安抚人心,而是紧闭大门,把秦良玉阻隔在城外。可秦良玉是他能欺负的人吗?在给朝廷的奏书中,秦良玉狠狠批评了这帮平日里作威作福,战场上毫无能力的庸人,甚至直接说李维新:“一个堂堂大男人,居然和我一个女人斤斤计较。如果晚上他想起自己这副德行,真的应该羞死!”
皇帝看了之后,立即告诉所有人:“必须对秦良玉以礼相待,不得妒忌猜忌,否则定不宽恕。”在那个男女不平等的年代,一个年近五旬的女子,不爱红装爱武装,带着部队高歌猛进,打得贼寇仓皇败逃,令众多男性武将失色汗颜,这是怎样超凡的气魄和能力呢?
年过古稀的女将
当张献忠的军队势如破竹,打得官军闻风丧胆时,秦良玉这个女人却始终奔波在战场一线,毫不退缩。
面对张献忠的嗜杀,很多男性将领都会感到背脊发凉。而秦良玉恰恰相反,只要是面对张献忠的战役,她都无比踊跃,偏要挫张大魔王的声威。尽管秦良玉和其部下很有战斗力,但无奈明王朝已经奏响最后的挽歌。无论对待关外的建州女真,还是四川地区的张献忠,明朝官军的表现都是每况愈下。
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随后率兵再次进犯四川。眼见形势危急,秦良玉立即建议四川巡抚陈士奇:“派兵守十三个关隘,可以有效遏制贼兵的攻势。”可惜,陈士奇完全不采纳她的计策。无奈之下,秦良玉又找到巡按刘之勃,对其晓以利害。听完之后,刘之勃对秦良玉的意见非常赞同,但遗憾的是,他手下没有足够的兵马。
次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重庆地区。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寡不敌众而溃败。当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把部下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我兄弟二人都已经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身受国恩二十年,哪怕到现在这种地步,我也跟贼兵势不两立!”
听完将军的话,部下士兵纷纷表示愿意誓死相随,绝不屈服。于是,秦良玉就把有限的人马派遣出去,牢牢守卫石砫。张献忠率部到处肆虐,畅通无阻,却从来不敢靠近石砫一步,为什么?
张献忠虽然取得了绝对优势,但他知道秦良玉是个宁折不弯的硬骨头,而且现在秦良玉的部队一定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纵然全力出击打败了她,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亏本生意,倒不如避其锋芒为好。
1644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把满洲八旗放入了山海关。不久之后,崇祯皇帝也自缢于煤山,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惨结局。与此同时,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里,一个年逾古稀的女将带着残兵败将,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辗转奔波,守护着明帝国最后的坚贞。
凭借能力和威望,秦良玉哪怕直接投诚,各个阵营都会对她尊敬有加,并且给予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这个戎马半生的女人只会效忠于一个国家,哪怕走投无路,哪怕玉石俱焚。哪有什么自我定义,守护良知,守护诉求,便是最好的自我定义。
定义自我
1648年,七十四岁的秦良玉去世。这个用一生打破标配,摧毁限制,定义自我的女人,让自己活成了一种全新的标杆。
洪承畴和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却依然被列入《贰臣传》,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享受了余生的富贵荣耀,却背负着后世的累累骂名。反倒是大半生辗转奔波的秦良玉,赢得了无限的赞美。
其实,对于秦良玉来说,获得怎样的评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没有屈服传统,没有畏惧威权,在封建礼教和男权统治盛行的明朝,依然活得襟怀坦荡,潇洒大气。
所有的标准、传统、阻碍,其实都是根植在我们内心的顽固意念。如果我们认为敌人强大,那么敌人真的就越强大,那么我们便感到无所适从。反之,如果我们充满信心,不去被所谓的既定传统所影响,跟随心之所向,发掘自己的天赋才华,活出无限精彩,那么再强大的敌人都是虚妄的幻象,不堪一击。
巾帼英雄象征的是什么?不只是和男性相似的武力和智慧,更是那种听从自我、定义自我的精神觉醒。秦良玉用一生告诉了我们:在觉醒开悟的世界,我们就是无往不利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