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纵横家:谋士培训机构(2)

书名:典籍里的中国:文人圣贤本章字数:1531

实际上,《鬼谷子·揣篇》中早就说了:“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做事谋划必须周到缜密,但更重要的是,游说的对象要选择与自己观点相通的,不然计划再怎么周密、说辞再怎么动听,计划依旧无法得以实现。

而后,他在外游历数年,不但没有和老师鬼谷子一样青云直上,反而越混越惨,最后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上,只能狼狈回家。回到家后他闭门读书,于是便有了“锥刺股”的典故。终于在一年后,才真正领悟并融合了老师所教的合纵连横之术。这一次,他不再瞄准秦国之类的大国,而是直奔地处最北端的燕国,去游说燕国国君燕文公。

一见面,苏秦就告诉燕文公:您一直都在担心千里之外的秦国,其实,真正的敌人并没有远在天边。燕文公一听,顿时汗毛直竖,连忙请教:“敢问先生,燕国之敌在何处呢?”这一问,便引发了苏秦滔滔不绝的分析:战国七雄,若论国力,燕国确实是最拿不出手的。在这种情形下,即便邻居不是秦国,燕国也会面临危险,因为你谁都打不过。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去操心秦国的事情呢?百里之外的赵国才是心头大患。所以眼下要做的,就是派使臣前去跟赵国讲和,晓以利害,让燕赵两家联合起来,共御外敌。

苏秦这番话,顿时让燕文公茅塞顿开,当下就决定和赵国结盟。苏秦的合纵策略,由此迈出了第一步。随后,他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奔走游说,终于将六国联合起来,实现了“合纵”的大计。

弟子张仪

苏秦凭借他那一张铁口合纵六国以抗强秦,真正做到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由此可见,会说话有多么重要!不过,说到会说话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着重提一下鬼谷子的另一个弟子——张仪。

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了张仪刚出社会时的惨状:当年,张仪刚出山,在自己的国家不受重用,于是就去到楚国寻求机会,可楚国也不怎么待见他。有一次,他去参加楚国令尹昭阳的宴会。在宴会上,昭阳拿出了楚王赏赐给他的“和氏璧”来给大家欣赏,但这宝贝经大家传来传去,最后却不见了踪影。

寻找无果之后,大家就把偷窃和氏璧的罪责,不由分说地强行安在了张仪头上,还把张仪打了个半死。张仪被打得奄奄一息后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忍不住痛哭起来。而他却撑着一口气,问妻子他的舌头是否还在。妻子又好气又好笑地告诉他,舌头还在。张仪这才安慰妻子说,只要舌头还在,他的本钱就在。

他的确没有说大话,《鬼谷子》里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一个人的嘴就是他的心门,最能展现他的谋略和智慧。此后数年,张仪就奔走于列国之间,用连横的计谋将齐楚联盟、齐赵联盟、韩赵魏联盟先后拆散。直至最后,他彻底打破了先前苏秦一手缔造的反秦联盟。

可以说,张仪不仅用他的三寸之舌,为秦国在谈判桌上赢得了大片的土地,更是让秦国得以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太史公司马迁曾说合纵连横的苏秦和张仪,是“倾危之士”,说他们是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很大危险的人。更有人说不只苏秦、张仪,几乎纵横家都是“倾危之士”。因为纵横家的捭阖之道、说话之术实在太厉害,甚至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春秋战国乱不乱,全凭纵横说了算”。

但其实,纵横家的祖师爷鬼谷子一直坚持认为:“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只有小人才盯着自己的个人得失,对于真正拥有大格局的人来说,他们实施谋略时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利益,也并非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所以,以鬼谷子为始,纵横家们的目标向来都是“平世”而非“乱世”。苏秦合纵抗秦,是为了保住六国百姓,而张仪连横助秦,也是为了一统天下。正是胸中蕴含了这样的大智慧,他们才能凭借一张铁口直断家国兴亡,凭借满腔谋略搅弄天地风云变幻。

相比于道家、儒家等流派,纵横家更像是一颗流星,在战国时期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后,便迅速消失于众人的视野里。令人欣慰的是,纵横家流派虽然逐渐衰弱,但它的思想至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