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宋词本章字数:1632

念奴娇,词牌名。此调别名众多,包括《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酹月》《壶中天慢》《大江西上曲》《太平欢》《寿南枝》《古梅曲》《湘月》《念奴娇》《淮甸春》《白雪词》《百字令》《百字谣》《无俗念》《千秋岁》《庆长春》和《杏花天》。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有相关记载:唐天宝年间有歌女念奴擅长歌舞,念奴的歌声就好像从朝霞中缓缓而来,各种嘈杂的钟鼓笙竽都没有能掩盖住她的声音。《念奴娇》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

苏轼

【声律】

双调。一百字,上阕九句,下阕十句。

押仄声韵。上阕“物”“壁”“雪”“杰”押韵,押四仄韵;下阕“发”“灭”“发”“月”押韵,押四仄韵。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这首词问世六十六年后,南宋的胡仔就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从这句话开始,《念奴娇·赤壁怀古》就被冠上了“千古绝唱”的光环,直到现在,也光辉不减。

那么,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什么会被人誉为“千古绝唱”呢?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这首词诞生的背景说起。

公元1082年6月,苏轼的老友张舜民被贬为郴州酒税。在去郴州上任的路上,张舜民想起了苏轼正在黄州当官,于是便绕道来到黄州,看望苏东坡,告诉苏轼这两年发生的战争。

公元1081年秋,西夏发生内乱,宋神宗得知此事后,错误地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便发动不下四十万军队,兵分五路进攻,企图一举灭掉西夏。

虽然宋军初战得胜,但由于统一指挥不足,五路将帅又互相嫉妒,所以宋军未能将初期的胜势转化为胜果,这就给了西夏军队喘息的机会。因此,在看准了宋军的弱点后,西夏军队果断发动反攻,先是截断了宋军的粮道,然后又掘开黄河,引水倒灌宋军营地。骄傲自大的宋军对西夏人的这次突然袭击,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只得仓促迎战,结果自然是大败而归,整个宋军的死伤人数达到了三十万。

但是,这次出征的失败,并没有让宋神宗变得清醒,反而让他有些上头。于是,到了第二年的4月,宋神宗再次出兵讨伐西夏,想要和西夏决一死战。令宋神宗没有想到的是,西夏的梁太后竟主动率领三十万大军,首先攻打了宋军的重要据点——永乐城。

在这次战斗中,西夏再次利用宋军内部的矛盾,截断了流经城池的水源,给了宋军致命的打击。史料记载:“由于城中缺水数日,所挖之水仅能供给将领,士卒渴死了一大半。”西夏军攻破永乐城后,宋军领头的将军战死,两万余名士卒、役夫丧命。

苏轼的老朋友张舜民亲身经历了灵武之战,也目睹了军队战败、撤退途中的种种惨状,于是便写下了两首诗,来抒发自己愤怒的情绪。

可张舜民直抒胸臆的诗篇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曲解,他也因此尝到了“文字狱”的厉害,幸好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他才保住了脑袋,结果和苏东坡一样被降职外调。

看到老朋友含冤至此,苏东坡最理解他内心的苦楚和处境,一时心中愤懑不已,再加上“乌台诗案”投在身上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他急需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那么,苏轼要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楚呢?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公元1082年7月,苏东坡一时兴起和道士杨世昌去夜游赤壁。两人乘着小舟,飘荡于长江之上,一起吟风弄月,喝酒作诗,好不快活。

泛舟于辽阔的江面上,飘忽不定,让人有在天上云中乘船的感觉。不久,东山上挂起明月,两人望向天空,看着明月徘徊在群山之间,苏轼早已沉醉在这美景之中。

面对如此美妙的夜境,杨世昌也触景生情吹起了箫。如同哭声般悲鸣的箫声,逐渐把苏东坡从仙境带回了让他忧虑的现实。于是,苏轼借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隐蔽地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和悲愤,这些也就构成了苏轼《前赤壁赋》的主要内容。

时隔不久,苏轼与好友又登上了赤壁矶头,故地神游,心情更加澎湃。这一次,他写下了另一传诵千古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初稿是被黄庭坚记录并抄写下来的。黄庭坚是苏轼最好的朋友,还是苏轼最亲密的学生,所以他抄写的版本应该是原始版本。

最初是国家西线防卫的大失败,引起苏轼心中极大的感触。他写下了类似“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这样有气势的句子,读来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