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阻断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蔓延

书名:重建亲密关系本章字数:2187

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踢猫效应,它与一个故事有关:爸爸在外面工作受了气,回家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觉得很生气,骂了孩子一顿。无辜挨骂的孩子,转头踹了猫一脚。猫受惊了,逃到街上,这时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猫,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一个情绪蔓延的过程。爸爸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欺负猫,猫因为害怕逃到街上,导致了意外的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很容易相互影响。家是一个整体,如果某位家庭成员有负面情绪,其余的家庭成员会受到他的影响。很多时候,原本只是一个人不开心,后来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不开心了。

我们该如何阻断负面情绪的蔓延呢?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家庭中情绪的蔓延是如何发生的。你只有明白了情绪蔓延的根源,才能找到切入点,阻断负面情绪的蔓延。

家庭成员的情绪蔓延通常是通过家人之间的互动传播的。我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儿子不幸染上了毒瘾,他们希望从节目的专家那里得到一些帮助。我们都知道,瘾君子一旦毒瘾发作而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这是他们这个家庭面临的最苦恼、最羞耻的问题。儿子在节目中说:“父母都不理解我,毒瘾真的好难戒。我很想戒,但是实在力不从心。”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这个孩子给他们丢脸了,并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每当这个孩子用暴力的方式表达愤怒时,父母都会感到很绝望,有时还会这样想:这个孩子不要也罢,他最好不要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想法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回到家,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迎接,而是远离、回避。这个孩子每次面对父母冷漠的态度时都会感觉很伤心、很愤怒,觉得自己的委屈没被看见,他在这个家没有地位,随时被忽略。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情绪循环:孩子的愤怒引发父母的回避,而父母的回避再次引发孩子的愤怒。很多时候,情绪的蔓延是通过家人之间的互动呈现出来的,就像感冒一样,由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然后再继续扩散。

此外,情绪的蔓延也有可能由家庭中权力最高的成员引发。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爸爸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的话,那么当他在外面受到一些挫折或不公正的待遇,并且没有办法调节时,他就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回家。妈妈看到爸爸这样的状态,会下意识地无条件迁就他,因为她害怕激怒丈夫,由此影响家里的收入或引发其他问题。孩子看到父母之间这样的相处方式后,会受到他们情绪的影响,表现得很乖巧。

在中国家庭,我们习惯于将所有的资源向家庭中的权威者倾斜,而且会围绕这个权威者去进行家庭互动。因此,这个人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

还有一种情绪蔓延的情况是部分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成年子女参与父母的争吵。比如,有些过年回家的子女,原本以为可以一家人好好团聚,开开心心地吃饭,但一进门就看到父母在吵架,或者妈妈坐在一边不停叹气,而爸爸很生气地看着妈妈。子女可能会被这种氛围感染,一下子进入战斗状态。有些子女会倾向于妈妈,询问妈妈发生了什么事,跟妈妈站在一条战线上去数落爸爸。这样的做法会使爸爸的情绪更加激烈,使原本温馨团圆的家庭演变成兵刃相接的战场。

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阻断这种情绪的蔓延,而不应该成为情绪蔓延的一分子。

没有人想长期处于负面的情绪里,因为这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很压抑。那么,我们该如何阻断负面情绪的蔓延呢?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这到底是谁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应该把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即使对方是我们最亲近的家人,也不可以。踢猫效应中的爸爸被上司指责而不开心,于是把这种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无意中使孩子替自己承担了这种情绪。这种情绪是属于爸爸的,不是属于孩子的,无论孩子做什么或承受什么,都不可能消除爸爸的不良情绪。因此,分清情绪的归属是我们阻断它蔓延的首要步骤。

其次,我们可以和家庭成员的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的父亲或母亲是个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人,我们跟他的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会有效避免自己被牵扯进去。我们如果太过靠近他的情绪,就会“救火”不成,引火烧身。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承受自己的情绪,不要使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家人。很多人都不愿意这样做,因为有些负面情绪太强烈了,会让我们产生躲避心理。我们希望家人帮自己摆脱这种感受,于是用其他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如果我们想为家庭做出一些贡献,那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是我们最好的贡献。

在处理好情绪后,我们需要组织一次讨论。家庭成员之间讨论一下,有没有适用于彼此的更好的相处方式。我有位朋友,当他陷入某种情绪时,他会告诉妻子:“我心情不太好。我知道你很关心我,但现在我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这两句话不仅让妻子知道自己看到了她的关心,还获得了适合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他的妻子听到他这么说后,会尽量不去打扰他。如果孩子想找爸爸,她会跟孩子说:“现在爸爸想一个人待一会儿,你一会儿再找他玩。”

这种处理方式很好地避免了家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彼此卷入对方的情绪里。如果这位朋友没有选择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的妻子就可能很焦虑,一直担心丈夫,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

我们所说的阻断就是指各自承担,各自负责。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谁痛苦谁改变”,而不是“谁痛苦我改变”。我们只有明白这一点,家里的每个人才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情,减少不良情绪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