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有些亲戚不要也罢

书名:重建亲密关系本章字数:2249

亲人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遇到困难时能给予我们帮助和滋养。但有时候,亲情会损耗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家庭中存在一种糨糊逻辑,家庭成员之间无法设立明确的边界线,相互之间是混在一起的。

有些亲戚的行为让我们很难受,但我们没办法摆脱。我曾有一位来访者,是个二十五岁的姑娘。她出生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小县城,在大城市里上学与工作。两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存在巨大差异,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接受了大城市里的一切。可这样的经历给她带来极大的压力。每次她回家,家里的亲戚都把她当成一个可以炫耀的宝贝,夸她很厉害,什么事都做得很好。但在她看来,自己并没有他们说得那么好,所以她常常会感到愧疚和自卑。

这些亲戚还喜欢充当她的人生导师,个个都跑来指导她,特别是关于婚姻方面的。在这位来访者老家,一个女孩子如果到了二十五岁还没结婚,就会被视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不受待见。每次她一回家,很多亲戚就会追着她,跟她讲大道理,催促她早点儿结婚。这让她感到很不舒服。她如果不回去,就会被这些亲戚指责说:“翅膀硬了,都不愿意搭理我们这些穷亲戚了。”类似这种酸溜溜的话,经常让她左右为难。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种没有边界感的亲戚。他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评判我们的行为。这些道德标准不仅掺杂了社会风俗、家族规章,还包含他们的个人理解和人生经验。比如,夫妻为了解决春节回谁家的问题,商定轮流回婆家和娘家,这样就可以减少争吵。但这时一些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就会说:“怎么可以轮流回婆家和娘家?女方当然要跟男方回家,这是风俗习惯。”有时他们还会当着我们父母的面指责我们,说我们不是孝顺的孩子,有了另一半就忘了父母。

自己的日子过得很糟糕,他们还要以过来人的姿态指点我们。他们管不好自己的事,经常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于是便插手我们的事,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上帝的角色,能让他们获得力量,证明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当我们的地位或工作能够为他们提供便利时,他们希望能从我们身上获取一部分利益。这种掠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还有可能是精神上的。这种掠夺有时会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每个人都有自我认知,如果自我认知与实际相符,面对别人的索取时,我们就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知道如何适时拒绝,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如果自我认知过于理想化,面对别人的索取时,我们就容易自卑。我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严格的人,面对别人的期待,我通常都会做到最好。如果亲戚不断向我索取,而我无法全部做到,就会感到受挫,认为自己是个很弱的人。

我们内心的矛盾,对方是看不到的。他们只会继续向我们索取,就像靠寄生和吸取其他植物营养生长的菟丝花一样纠缠着我们,直到把我们榨取干净。在我老家,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他就有责任把所有亲戚都带上致富的道路。我是家里第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如果家族中有个亲戚自己没什么能力,却希望找到一份高薪而轻松的工作,这时他就会把我当成拯救他人生的人,一直黏在我身上,希望我能给他介绍工作。我如果没有满足他的期待,就可能被整个家族的人用唾沫星子淹死。所以,这些亲戚热情的背后往往藏着对我们的过高要求和过高期待,这会让我们背负很大的责任和压力。

面对这种喜欢对我们指指点点,像菟丝花一样的亲戚时,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事情的归属,并设立边界。我对那个被亲戚催婚的姑娘说:“你回不回去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们对你的指点,只是出于他们的人生经验,你不需要太在意,毕竟你们的人生道路不一样。你要明确边界问题,他们有他们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二者不能混淆。你不要把他们的东西背负在自己身上。”

其次,我们要学会取舍。我们要明白有些事情自己是做不到的,是力不从心的。我们承认这一点后,还要告诉亲戚:“我做不到,你们不要来求我。虽然你们认为自己的要求很合理,但我只能告诉你们,我满足不了你们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我们不能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

再次,我们要留意自己的归属意识。归属意识就是希望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这种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我们从小被教导,只有听话乖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长大后,我们特别希望自己能成为好人,身边的人对我们都是满意的。有时我们为了避免自己被排斥、孤立,强迫自己改变。这会让我们的人生格局越来越小,因为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是一种不合理的期待,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去见识一些大场合,认识更多不同的人,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高度局限在原生家庭范围。

最后,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边界。我有位朋友,他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事业做得很成功。他每次回家都很低调,穿着打扮很随意,不会故意炫耀自己。别人问他一年能挣多少钱,他只会回答:“跟你们差不多。”他明确向自己的亲戚表示,自己只救急不救穷,因为他知道穷是没办法救的,一味地帮衬亲戚会起反作用。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对别人的尊重,因为炫耀财富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适,给别人一种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边界的保护,拒绝别人对他生活的侵入,让双方的相处变得更为简单。

总之,我们如果想要从家里的这种糨糊逻辑或没有边界感的状态里找回自己,就要适时把自己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指责谁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也不能无条件地帮助亲戚改善生活。我们一面喂养他们,一面评价他们的生活时,就会陷进纠缠关系中,变成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有些亲戚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