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汗血宝马

书名:马镫、骑士与文明本章字数:1551

秦始皇时代,蒙恬挥兵30万镇守九原,“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历史是如此巧合,秦始皇的谢幕与匈奴的崛起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

冒顿是匈奴王头曼的儿子,但头曼不喜欢他,不仅把他送到月氏为人质,还想借月氏人的手除掉冒顿。头曼故意袭击月氏,以为这会促使月氏杀掉冒顿,但没想到冒顿偷了一匹快马,逃回匈奴。后来冒顿杀掉头曼,成为匈奴单于。

当时在草原地带,匈奴还比较弱小,东胡势力很大。东胡向冒顿提出,希望得到老单于的千里马。群臣劝说:“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于是就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东胡又提出要冒顿单于的阏氏,也就是他的妻子,冒顿二话没说,就把女人送了过去。

东胡得寸进尺,又想要两国交界处的上千里空地,群臣又劝说:“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这次冒顿拍案而起:

“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冒顿起兵攻打东胡,在马上宣布,落后于他的人一律处斩,于是人人争先。东胡毫无防备,一夜便亡于匈奴。

冒顿单于有雄才大略,匈奴一时兵强马壮,骑兵数量达到30多万,而中原地区却因连年楚汉之间的内战,使马匹资源损耗殆尽;及至汉帝国初建时,只有区区3000匹马,“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冒顿纵精兵40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差点将自称“马上得天下”的刘邦灭于平城。

汉朝皇帝连相同颜色的马都配不齐,匈奴围平城,却以马的颜色编队:西方全是白马,东方全是青马,北方全是乌骊马,南方全是骍马。

汉文帝时,担任太子家令的晁错,对汉匈军事力量专门进行了一番比较,“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晁错指出,匈奴三大优势就在于马,“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在马力就是军力的情况下,汉朝专门设立“马政”,以加强养马事业,在北部和西部边地建立马苑36所,养马30万匹。

按照汉代军制,骑士被称为“材官”,“习射御为车,习骑驰为骑。有车骑之地,并征发其车骑称车骑;无车骑之地,徒征发其人,则称材官耳”。

为了得到马,朝廷颁布法令,可以用马代替赋税,即“马复令”。“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甚至一度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养马,并不许10岁以下的马出关。

其实在战国时期,君主们就非常喜欢好马,对所谓的千里马孜孜以求。《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君主花了五百金,仅仅是得到了一副死马的骨骸。

到了好战的汉武帝时代,对马的重视是如此急切,以至为了得到好马不惜发动战争,比如武力索取汗血宝马。

太初元年,汉武帝派人以千金换大宛之汗血马,却遭到拒绝。武帝大怒,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大举远征大宛贰师城,结果大败。三年后,李广利再次卷土重来,围困大宛城四十余日,最后大宛王被杀,大宛开城纳降。“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

很多人都对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印象深刻。这个铜制的奔马雕塑出土于雷台汉墓,墓主人是前凉的高官张秀,他割据着张掖和武威,这里距离大宛很近。

经现代马类专家确认,这个铜奔马属于中亚矮种马;准确地说,是大宛汗血马。

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该马应为墓主人张秀坐骑。张秀曾娶曹操之女为妻。可见直到汉末三国时期,来自大宛的汗血宝马仍然极受人们珍爱。广为人知的是,吕布的赤兔马就来自西凉,其实也是大宛汗血马。吕布被曹操所杀后,赤兔马又被曹操转赠给关羽,从此成为关羽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宛马习惯“对顺步”奔跑,也就是马的同一侧的两条腿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腾起。相对于中国一般马的四腿伫立的呆板形象,铜奔马之生动可谓空前绝后,乃至被视为“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