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无士之兵

书名:马镫、骑士与文明本章字数:2054

历史非常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在不同的时间或者不同的地点,却总是会出现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事情。比如中国春秋时代的文化质地就与欧洲骑士时代非常相似。

春秋时代,列国在郑国虢地曾召开过一次“弭兵大会”,其目的是罢兵停战,呼吁“世界和平”。各国都派代表参加。开会期间,突然传来鲁国出兵攻打莒国的消息,这令各国代表感到愤怒,以至于要杀掉鲁国代表叔孙豹,以此来表示对鲁国破坏停战的惩罚。

晋国代表乐桓子想救叔孙豹,但却遭到叔孙豹的拒绝。叔孙豹很平静地表示,他愿意接受这样的惩罚。

闻听此事,晋国国君说:“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规,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大家深以为然,叔孙豹因此安然无恙。

据《左传》记载:范宣子曾问叔孙豹,什么是死而不朽?叔孙豹的回答是:“‘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春秋时代,军队和战争完全是贵族化的,战争是“士”的权利。

传统的封建贵族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所谓仁、义、礼、智、信,他们以战争为最大的荣誉和乐趣。无论《左传》还是《国语》,凡是贵族几乎没有一个不上战场的,国君更是身先士卒。

可作为对比的是,骑士精神对欧洲社会的这种广泛影响,恰好是秦汉以后的中国古代社会所没有或缺乏的。

由春秋到战国,战争发生了巨大变化,步战逐步取代车战,兵员大量增加。秦国率先取消国野之别,所有适龄男子都要从军,“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在授田制与军功爵制下,秦军不仅使用平民,还征发无赖之徒。至秦统一,这种倾向最甚,士兵中即使是身份下等者,也可得到重视。其结果,就是出身于世禄之家者,被身份为罪人者消灭。“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通过战争来改变命运。

秦汉时期,钢铁兵器开始普及,战争已没有了贵族时代的克制和底线,军队的主体基本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流民,甚至是被抓来的壮丁和囚犯。

古代常以“充军”作为对犯罪者的严厉惩罚;在犯人脸上或身上刺字的“墨刑”,也常常用来防止军人逃亡。对这样的军人来说,谈不上多少对战争的尊严感和神圣感,更不用说正义精神。

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军事国家化,国家军事化,已经近乎全民皆兵,军民不分。秦始皇灭六国,天下一统,收天下兵器铸成铜人,因戍边远征劳民伤财,“于是罪人、奴隶与异族之降者杂用”。

秦汉之后,实行募兵制,从军民分立到军民对立,再到兵匪不分,甚至大量招募羌胡雇佣兵,这使中原地区走向病弱,以至屡屡被游牧民族征服和奴役。

在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传统时代,全民皆兵是保全民族与国家的最好办法。国家的强弱,当然不完全取决于军队;军队的强弱,也不必然在制度,但如果有好的民兵制度,平常只要略加以训练,就可以防御盗贼,也可以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

东汉以后,“部曲”性质的私兵成为“家天下”的特殊产物,从“岳家军”到“戚家军”,直到晚清的湘军和楚军,这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私人武装,反而比正式的官军更具战斗力。从后来的历史来说,中原地区不是陷入军阀割据,就是落入被游牧民族奴役的境地,其原因都与民兵制度的缺失有关。

古人说,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所以治世文胜于武,乱世则武胜于文。一旦有外敌侵扰,或社会动乱,不识兵戈的文人常常于事无补,宋帝国就是一个典型,前有靖康之耻,后有崖山之亡。

重文轻武,武人地位低下,也必然素质低下,如遇乱世,必然趁火打劫,任性作恶,使社会彻底沦丧。明朝末年便是这种景象。

在汉字中,“兵”字本义为“双手持斤”,斤即斧。如果说石斧是人类最早的武器,那么早在石器时代,便有了“兵”。在文明社会,兵来源于士,当“士”集体行动时,便成了“兵”,即现代的“士兵”。

如果人民重文轻武,都不愿入伍当兵,自然对国家也不负责任。“爱国的观念消灭,爱天下的观念流产,人民渐多不愿入伍,结果就产生了一个麻木昏睡的社会”;“没有真正的兵,也就是说没有国民,也就是说没有政治生活”。历史学家雷海宗将这种消极传统称为“无兵的文化”,因为“尚武”精神和“武德”消失了。

在中国古代,当兵是大多数穷人走投无路的选择。孙膑颇有嘲讽地说:人的烦恼有两种:嫌命短而钱多,或嫌命长而钱少。打仗就是让钱多的富人出钱,让命长的穷人当兵,这样穷人得到钱,富人得到命,皆大欢喜。

在韦伯看来,中国在军事上非常早熟,“军队从英雄的格斗转变为训练有素的部队,这种社会学上的基本变化,中国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完成”。孔子曾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意思是说,平民接受七年教育,才可以成为军人。

晚清时期,西风东渐,中国在取消科举制度的同时成立了“新军”。中国传统的四民结构“士农工商”至此已经变成“兵农工商”。

在传统知识分子被边缘化的同时,军人开始占据现代政治舞台。那些本来应该在科举之路上攀爬的青年精英进入军队后,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科举的废除,也使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结构走向断裂和崩溃,从而造就了一个武夫当国的北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