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日本武士道

书名:马镫、骑士与文明本章字数:2176

百日维新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深受刺激,“泰西日本人常言,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愤而撰写了《中国之武士道》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以70多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为典型,上至君王将相,下至村姑渔夫,诠释了已经遗失的“中国武士道”精神。这些超拔豪迈、慷慨悲歌的仁人志士,为了个人的名誉、人格的独立或国家的利益,不屈不挠,勇于牺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铮铮风骨,令人想起曾经的中国。

按照日本学者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骑马民族对东亚大陆、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产生巨大影响;在这场民族大迁徙中,迁往日本的骑马民族建立了日本的古代国家。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那么日本则是东方世界的例外。

日本虽然没有所谓的骑士时代,但却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类似的武士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武士精神——“武士道”。

梁启超认为,武士道是日本崛起的主要精神力量。杨度在给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写的序言中说:

……日本之武士道,垂千百年,而愈久愈烈,至今不衰,其结果所成者,于内则致维新革命之功,于外则拒蒙古,胜中国,并朝鲜,仆强俄,赫然为世界一等国。

实际上,日本的武士道曾受中国文化深厚的滋养,“孔子的教诲就是武士道的最丰富的渊源”。作为日本封建时代的产物,武士道混合了中国儒家思想、佛教以及日本神道。

日本武士被称为“侍者”,它与西方的骑士有着同样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特点,比如都是凌驾于农民之上的低级贵族,都服务于庄园领主,都专职战斗,都勇敢忠诚,都有强烈的尊严感,也都有一定的资格限制,甚至他们也有独特的城堡、盔甲和章徽文化。

从文化现象上说,日本武士就是日本骑士,只不过他们并不像欧洲骑士那样,胯下都有全副武装的高头大马,手中有骑枪。

日本武士不一定要有马,这背后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

首先,日本国土狭小,适合养马的草场很少,只有东北地区有少许。这导致养马成本很高,养一个骑马武士的费用,足够供养好几个步下武士。其次,日本四周环海,再加上长期锁国,与外界孤立,东亚大陆的草原马也不容易流入。因此,只有高级武士才有财力饲养战马。有些高级武士落魄时,也不得不卖掉马。

日本同样盛行武士文学。标榜日本武士精神的“四十七义士”,与欧洲骑士的“罗兰之歌”、中国侠士的“荆轲刺秦王”都是类似的故事。

这些历史传奇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尚人格,“在一个流行着动辄以阴谋诡计为战术,以弄虚作假为战略的时代,这种率真而正直的男子汉的美德,是闪耀着最大光辉的一块钻石,受到人们的最高赞誉。”

日本武士之间的战争与欧洲骑士战争也非常类似,都认为交战不仅是蛮力的斗争,同时也是智慧的竞赛。

在11世纪末的衣川之战中,东国的军队战败,首领安倍贞任落荒而逃。获胜的源义家在后面追赶,他高声喊道:“你竟是个背向敌人逃跑的败类,转过身子来!”

看到贞任勒马返身,义家便大声吟出一句“战袍经线已绽开”,话音刚落,败军之将的贞任便从容地对上一句“经年线乱奈我何”。义家听罢,便把拉满的弓放下,转身走开,任凭对手逃之夭夭。

有人问起时,义家答道:“我不忍心去侮辱一位在受到敌人猛追时,仍不失其内心平静的刚强之士。”

日本封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皇族和贵族之下有四个等级:武士、农民、工人、商人。

武士像牧羊犬一样,在日本社会中担任着重要的精英角色。

在大名的战争中,除了武士,还有比较低级的“足轻”,这是由流民组成的士兵,没有马也没有盔甲,故名“足轻”。此外,日本的僧兵也曾经显赫一时,他们甚至组建了日本第一支火枪兵团,而忍者作为特种部队,在日本也有悠久的历史。

从精神上来说,武士道对美德有极高的要求,这是足轻、忍者和僧兵都不具备的。这种精英文化也远远高于一般民众的平均水准。

战国时代的武士宇喜多能家,在一场战斗中,率领70名骑马武士,一举击败了7000人的农民军。当时,武士的长刀、大马和威武的铠甲,无不让平民们敬畏。但随着近代化来临,西方的枪炮让这一切都荡然无存。

1836年,即日本天保七年,大阪地区发生严重饥荒。担任“町与力”的大盐平八郎上书地方官,恳请开仓赈灾,结果遭到斥责。次年春,大盐平八郎号召饥民发动起义,其檄文称:

达官要人之间,贿赂公行,甚至不顾道德仁义,以内室裙带之缘,奔走钻营,得膺重任。求一人一家之私肥,课领内百姓以重币。……昔有诸侯名葛伯者,夺民人之食而杀民人之子……我等蛰居草野,虽无汤、武之势,孔、孟之德;然而事至于此,忍无可忍,不得已敢以天下为己任,冒灭族之祸患。今结集有志之士,起而诛戮此辈殃民官吏。

起义失败后,大盐平八郎父子等四人落荒而逃,遭到官府的围剿。在两个同伴剖腹自杀后,大盐平八郎的儿子试图逃跑,大盐平八郎大骂“懦夫”,先刺死自己的儿子,然后自刎而亡。时值1837年5月1日。

作为最后的世袭武士,大盐平八郎被日本人奉为英雄。他深受王阳明思想影响,一生都为自己的武士身份而感到光荣,并坚信贵族对穷苦农民负有道义责任,这远比贵族对民众享有特权更重要。

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大多与武士有关,一些甚至直接将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移植过来,这种“脱亚入欧”的方式,也说明了日本武士与欧洲骑士具有相似的封建主义文化背景。

在电影《七武士》中,身为武士的勘兵卫说:“武士啊……就像风一样,不过是从这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扫而过;大地,是永远不动的,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