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推荐序(3)

书名:轮子、战车与帝国本章字数:1845

海洋改变了生活和战争方式

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本系列的最后一个主题:船,也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个主题。

由于政权偏居内陆,中国的船只曾经一度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地区,比如印度、波斯、阿拉伯,但在唐宋时期贯彻了对外开放的原则,使中国的造船业突然开始崛起,并在宋元时期已经领先于世界。

我们常常谈论郑和下西洋,并对他赋予最大的意义,但事实上,郑和时代已经进入了即将闭关锁国的危险期。郑和的造船技术来自宋元时期的积累,而他的航海技术和地图经验来自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人,可以说,郑和虽然造出了当时全世界最好的船,并航行到了非洲,但他没有在技术上再带来哪怕一丁点的革命,也没有发现世界上哪怕一丁点的新地点。

郑和的目的也是以耀兵为主,缺乏对于民间自由贸易的尊重,却屡屡破坏民间已经自发形成的秩序,比如在东南亚就曾经将迁居到海外的中国人领袖捉拿杀害。

郑和时代实际上是造成中国封闭的关键期。由于明朝政府完全采取国有控制的做法,只允许朝廷航海,却禁止民间入海,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怪胎,而这个怪胎由于无法产生可维持的利润,在不久之后也倒掉了。从此之后,中国的航海技术开始掉队,并在清代被西方重新敲开了大门。

但上面只是我的感慨,作者却依然采取了抽丝剥茧的做法,从最早的船,以及南太平洋上的航海民族谈起,遍及各个民族对于航海的记载。

我最感兴趣的是桨帆时代。桨帆船这种对于中国人非常陌生的船,在西方世界却一度是最具统治力的船。

在机器时代之前,船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风,一种是人力。人类对于帆和桨的看法在不同时代是不同的。在古希腊早期,风力的帆船被认为是笨重的,而桨船却非常灵活,用于战争。但到了大洋时代,桨船却成了笨重的代表,而轻巧的帆船再次成为主流。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时代却兼具了帆桨,这就是希腊和罗马时代,这个时代流行的船叫作桨帆大船。这种船既有帆也有桨,有风时依靠风力,没有风就依靠人力。在海战中最初的作战战术是互相撞击,到了罗马发展出登船作战的模式。

桨帆船的发展还导致了奴隶阶层的发展,因为划桨是一种非常耗费体力的劳动,一般交给奴隶去做。一旦船只沉没,锁在桨位上的奴隶也就死去了。

桨帆船在内海航行时非常有优势,但随着可靠船舵的发展,以及向大洋深处的航行,风力再次占据了主流。到了大炮发明之后,为了给船上的大炮腾地方,桨就更不能存在了。

西方依靠着风力帆船和大炮横行天下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却在明代之后急剧衰退,向着内陆帝国转变,最后让出了海洋。

到了清代,海洋文明的到来让一切战术都有了改变,比如中国传统上所有的防线都是针对内陆的,历代军事家对于内陆的山川地理也非常熟稔,在任何战略要地都有驻军。

在这种战术思想下,北京的价值就在于,它是防守北方游牧民族的最佳地点,依靠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太行山构筑了完整的防线,任何从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来的军队都很难突破。而北京以东的天津地区则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地区,因为它的外面就是大海,没有谁能从海上发起进攻。

但到了1840年之后,除了俄国,其余强国几乎都是从海上发起进攻,彻底打破了中国数千年的战略构想。这种推翻桌子的战法让中国已经无力组织起新的战争形式,陷于完全的被动。

在叙述细节的同时,本书也在思想上有所突破。它并不满足于考据,而是希望能够站在东西方对比的角度看问题,总结出这些超越地域的技术革命带给不同地区的不同影响,试图为各个文明的此消彼长找出合理的解释,这一点在对船的部分叙述中尤其明显。

研究历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现在。但只有懂得了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才能理解今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并可以对未来做出一定预判,希望能避免掉一些已经发生过的教训。

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没有对历史的详细了解是无法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注重历史的细节,从细节中挖掘真相,而不仅仅是从粗糙的意识形态出发,根据自己的想象构造一个虚假的镜像,这一点是避免未来灾难性判断的有效方法。

中国恰好处于一个转换期,在这个时期,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许多研究人员以走捷径来达到目的,喜欢提概念,跟潮流,很少踏实下来做研究。但本书的作者却一直潜心于最细节的研究,这次虽然是以前的著作再版,但作者依然以极大的毅力几乎将之完全重写,这样的精神恐怕是未来一段时期我们最需要提倡的。

因此,我认为这个系列的书是一套非常好的读物,它不仅通俗易懂,知识点还非常全面,同时,追求在一个研究方向上将其打透,即便对于历史学专业的人,这套书也是非常好的参考手册,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查找到最细节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