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火器热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典型的重文轻武的时代,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始终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正所谓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
宋朝战力弱、兵不强的原因,是军马资源的匮乏。为了提高战斗力,宋朝只能想方设法来提高军事技术水准。好在宋朝有这样做的资本,当时宋朝文化发达,经济实力也堪称雄厚。
早在北宋初年,政府岁入就达到1600余万缗,到太宗皇帝时达到极盛,几乎两倍于唐朝。从整体经济规模上看,北宋也远超盛唐,至王安石变法时期,岁入达6000余万缗。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一隅,繁荣的对外贸易却使岁入达到北宋的两倍。
很多历史学家断定,两宋时期的中国,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基本称冠当时世界。这或许与当时政治的相对开明有关。
与元、明、清三代不同,宋朝官府不仅不禁止民间研究军事技术,相反还予以鼓励和奖励,于是“吏民献器械法式者甚众”。比如:石归宋献弩箭,增月俸;木工高宣发明八车船,受赏赐;唐福献火器,赐缗钱;冯继昇进火药法,赐衣物束帛。
为了对抗辽、金、西夏和蒙古等强大的军事政权,宋朝不仅继承和改进了古老的弩炮,并将火药引入城池守卫战中,使中国率先进入热兵器时代。
钱穆先生认为,人类文化大致有三种类型:游牧、农耕、商业文化。宋代中国在工商业方面极其发达。可以说,宋帝国的国防完全是建立在庞大的军工体系之上的。
宋朝的工业生产体系仍以官办为主。军器监是统管全国军器制造的官方机构,雇工达4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火药和火器各为独立的作坊。
从史书记载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非常大。元丰七年正月,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兰会路调运火药箭25万支;二月,又调运火药箭2000支,火炮箭2000支,火弹2000枚。所谓火弹,其实是火'藜一类的罐装火器。
为了生产火药,北宋还从日本大量进口硫黄。宋神宗时,招募商人于日本国买回硫黄50万斤,以每10万斤为一纲,自明州押送开封。
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反过来也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北宋早期,火器尚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还只是一种特殊的火攻方式。比如用砷制成的毒气弹,和用石油制成的燃烧弹,或掺杂一些发烟的毒性药物,主要利用的是火药的燃烧性能,以焚烧敌人的防御工程和后勤物资。这种火攻对人马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杀伤力仍然很有限。
到北宋晚期,燃烧性火器开始向爆炸性火器转型。比较典型的,如用火药、陶瓷和竹筒制成的“霹雳炮”。这种“炸弹”在敌军人群中被引爆时,陶瓷弹体炸裂,形成的弹片四散飞射,往往可以造成可怕的杀伤力。
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宋将李纲用霹雳炮这种“秘密武器”击退金兵。次年,赵宋宗室赵士晤在洺州与将士死守,用飞火炮炸碎金人的攻城器具。开禧三年,金军以20万人进攻襄阳,宋军荆鄂都统赵淳率部守城,他们以霹雳炮、火箭等火器对金军发起反击,终保襄阳无恙。
但说到底,政治决定军事。在对金战争中,北宋畏金如虎,即使有先进的火器,也根本不足以改变战争失败的命运。金兵第二次兵临城下时,宋钦宗大恐,下令不能得罪金兵,一霹雳炮炮手因为发炮,竟被枭首处死。
北宋时期,虽然严禁火药制作技术的外传,如熙宁九年颁布禁令:不准“私市硫黄、焰硝及以卢甘石入他界”。但契丹人还是在战争中得到了火药技术,在燕京整天炫耀火炮的威力。这使得北宋官府更加严厉地禁止榷场私卖硫黄和焰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宋辽相争,最后胜利的却是金国。在两年之内,宋辽两国就接连被灭国,让人不能不感叹历史变脸之快。
在北宋时期,汴京一直是火药、火器的制造中心。靖康之乱,汴京沦陷,金人不仅俘获了徽钦二帝,还得到了许多火药技术,一时如获至宝,进一步发展火药和火器,用来反击宋军。
“自中原遭胡虏之祸,民人死于兵革水火、疾饥坠压、寒暑力役者,盖已不可胜计。”北宋灭亡以后,产硝的泽州、河北大名等北方大部分土地也尽皆沦陷,这使金国也很快进入了火器时代。
金国不仅完全继承了宋帝国的火器技术,还推陈出新,研制出一批更具杀伤力的新型爆炸性火器,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如金人创制的“震天雷”,铁制外壳,内装火药,用抛石机发射,爆炸后弹片四射,可穿透铁甲,比“火'藜”“霹雳弹”更具杀伤力,完全就是现代炸弹的原型。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兵攻蕲州时,就使用震天雷,宋人称之为“铁火炮”——“其形如匏状而口小,用生铁铸成,厚有二寸”,爆炸时“其声大如霹雳,震动城壁”。
宋军最终未能守住蕲州。有幸存者记录,“番贼攻击西北楼,横流炮十有三座,每一炮继以一铁火炮,其声大如霹雳。其日对炮,市兵贾用因拽炮被金贼以铁火炮所伤,头目面霹碎不见一半”。
现在宋朝反过来要向金朝学习。南宋仿制了大量铁火炮,到宝祐五年时,南宋荆淮有铁火炮10余万只,江陵府每月就可生产1000到2000只铁火炮。《景定建康志》记载,当时的建康府在两年多时间,总共制造了各种火攻器具“六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件”。
南宋末期,曾做过军器监主簿的李曾伯在给朝廷的报告中称:“今静江现在铁火炮大小止有八十五支而已,如火箭则有九十五支,火枪止有一百五筒,据此不足为千百人一番出军之用。”
景炎二年,蒙古人围攻静江,在坚守了三个月之后,最后的250名宋军将士,用一具大铁火炮集体殉国。《宋史》记述当时的情形时说:“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
绍兴三十一年的胶州湾海战中,120艘战船和3000人组成的南宋舰队,对阵700余艘战船和7万人组成的金国舰队,结果宋军用火箭和火球使金军连人带船全军覆没,“火箭环射,箭所中,烟焰旋起,延烧数百艘”。
这也是火药和火器首次被用于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