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弓矢
弓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武器样式。
与刀、矛、剑、斧等近战兵器不同,弓箭是第一种射击性武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弓箭是所有现代武器的鼻祖。
随着弓箭的诞生,汉字中有了一个新字—“射”。
早期的“射”字并不是“身+寸”,而是“身+矢”。《说文解字》解释道:“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篆文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在甲骨文中,“射”字就是箭在弦上,箭头或向左,或向右;金文出现后,“射”字的箭头统一向左,并在箭尾多了一只手;篆文将弓变成了“身”,箭变成“矢”,最后,手状的“寸”又代替了“矢”,“射”字就这样形成了。
弓箭在早期社会处于显赫的地位,人们对其可怕杀伤力的记忆,不经意间保留在古老的汉字里,如“疾”“霛”等字。金文“疾”为人腋下中箭。作为“灵”的异体字,“霛”字的意思就是中了“鬼箭”。
据说,黄帝战胜并杀了蚩尤之后,为发泄仇恨,剥了蚩尤的皮做成干侯,让人用弓箭射它,并对多次射中者有赏。
所谓“侯”,就是箭靶。用弓箭射侯来诅咒仇人或敌人,这种情形在古代似乎比较多。
后来天下再次扰乱,黄帝又让人四处绘制蚩尤的形象,以威吓天下。因为蚩尤被视为战神,黄帝也需要借助他的威力来进行统治。
古书说,作射侯之礼,以明善恶,则射侯始见于尧、舜矣。作为上古遗俗,“侯以明之”“射不宁侯”,这种巫术文化一直保持到先秦。
人们相信箭矢具有神秘的力量,弓箭也被赋予神圣的宗教意味,如《周礼·秋官司寇·庭氏》中记载:“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若神也,则以大阴之弓与枉矢射之。”
从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到后羿射九日、刑天舞干戚等神话传说,无不反映了人们对军事武功的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论祭祀还是军事,弓箭都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
早期文献中,关于弓箭的记载不绝于史,比如《国语·楚语下》:“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周礼·夏官司马·射人》:“祭祀,则赞射牲。”《周礼·夏官司马·射鸟氏》:“祭祀,以弓矢驱乌鸢。”
在《白虎通·乡射》中,写道:“天子所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这已经将弓箭文化提升到帮助“阳气”与万物生长的高度。
弓箭几乎被古人当作一种权力的象征,尤其是天子的统治权。“天子作弓矢以威天下,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
按照《考工记》的记载,弓的材质、工艺和长度各有不同,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等级:
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为诸侯之弓,合七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规;士之弓,合三而成规。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激弦发矢,可以及远。弓箭用于战争由来已久。黄帝战蚩尤和大禹征三苗,都是用弓矢制胜。这是中国关于弓箭的最古老记录。
许倬云先生在《西周史》中说:“商人的标准配备是弓、矢、戈、楯及短兵。”而后来周人之所以战胜殷商,一个重要的技术条件,就是周人的武器比殷人更加先进。《诗经·周颂》云:“载戢干戈,载櫜弓矢。”《礼记·王制》说:“诸侯赐弓矢,然后征。”
在周朝官制中,既设有专门管理军马的“司马”,也设有专门掌管弓箭制造管理的机构,称为“司弓矢”。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凡弩,夹、庚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 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庳矢用诸散射。……凡祭祀,共射牲之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大丧,共明弓矢。凡师役、会同,颁弓弩各以其物,从授兵甲之仪。
春秋时期,弓箭已成为军队中最重要的远射兵器。《尉缭子》曰:“杀人于百步之外者,弓矢也;杀人于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
弓箭被列为兵器之首,贵族士大夫从小就要学习射箭。《列子·汤问》载:“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列子练习射箭,射中了箭靶,关尹子问他知道为什么射中吗,列子一脸茫然。后来列子苦练了三年,终于掌握了射箭的秘诀。
列子射箭时,拉满了弓,把一杯水放在手腕上,进行发射,一箭连一箭,箭头都射到靶心正中重叠起来;一支箭刚射出,另一支箭马上又扣在弓弦上,简直像是机器人一样。
当一种技艺被上升到一种严肃文化时,其技艺本身往往也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荀子云:“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楚国将军养由基有“神箭”之称,号“养一箭”,两臂能开千斤弓,一箭可射穿七层甲,而且有百步穿杨的功夫,被人称为箭神。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在陵之战中,晋将魏锜射伤楚共王眼,共王恨之入骨,予养由基两支箭,命射魏锜。他一箭即将魏锜射死,将另一箭缴还共王复命,从此养由基名震楚国。
“百发百中”和“百步穿杨”均出于养由基事,所谓“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神箭手最终死于乱箭攒射之下,也可以说是死得其所。
后羿善射,有很多人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射箭。
据说逢蒙学成后,“尽羿之道”。他认为全世界只有老师比自己射技高,如果杀了后羿,自己就能称霸天下,于是他便一箭射死了后羿。后羿虽然死了,但天下人还是只知道后羿善射,没有几个人知道逢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