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情绪问题:不是病,而是病的“症状”

书名:猫先生的情绪自救本章字数:2914

猫先生问周敦颐:为什么总有人不愿承认自己的情绪问题?

周敦颐回答: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猫先生报名参加了小区的演讲比赛。临近比赛日期时,猫先生觉得自己病了,精神不振、吃不好、睡不好,也不愿意和人说话,经常处在惶惶不安的状态。猫先生为此去咨询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对他说:“你报名参加演讲比赛后,因为不自信或准备不充分,害怕当众发言,于是产生了焦虑情绪,所以才会吃不好、睡不好,惶惶不安。你的表现不过是焦虑情绪的外化,但你可以将焦虑情绪看作一种信号。”

猫先生还是第一次听说可以将情绪看作信号。心理专家解释道,有些人总是将情绪看作一种病,这并不准确,我们应该将情绪看作病的症状。例如,猫先生此时产生的焦虑情绪,本质是他对演讲比赛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心理专家需要找到“病”源,然后“对症下药”,教会猫先生从演讲比赛入手解决情绪问题。

此刻,猫先生忽然意识到,情绪问题和身体生病是一样的道理。他发烧、咳嗽、流鼻涕后,去医院做检查,就是为了找到发烧、咳嗽、流鼻涕的病源,再得到医生关于病症的治疗方案。

心理专家说:“这个比喻非常准确。我们要接受自己产生的任何情绪,将情绪看作自己对内外变化的一种体验、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就像我们喝水时烫到了,自己下次就会注意慢慢喝;开车时出现事故后,自己至少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会变得特别小心……在释放负面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提升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不过,负面情绪有时也会让我们过度反应,导致我们畏缩不前,出现回避行为。心理专家说:“从积极的角度看,负面情绪是在向我们发出预警。”

由此可见,负面情绪并不是让猫先生的生活变得糟糕的罪魁祸首,而是提醒猫先生目前正在遭遇心理问题的报警器。

心理专家告诉猫先生,情绪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心理信号,它在用一种刺激心理状态的方式传递信息。

猫先生很好奇,情绪要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他想起这样一件事:爸爸曾经在下颚长了一个疙瘩,总是感觉不舒服。爸爸原本认为这个疙瘩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然而,过了半年,它反而越长越大。后来爸爸只好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这个疙瘩是某种肿瘤。幸好肿瘤是良性的,且处于早期,爸爸做了切除手术后就康复了。

想到这件事,猫先生认为情绪传递给人的信息就是—你现在有病,要赶快去治疗,否则拖下去就会让小病变大病。猫先生想,从这个角度看,情绪还真是保障我们心理健康的功臣。

心理专家告诉猫先生,人在一生中会产生很多种情绪,其中比较常见的有 27 种—钦佩、愤怒、焦虑、敬畏、尴尬、无聊、冷静、困惑、抱怨、渴望、失望、厌恶、兴奋、嫉妒、刺激、恐惧、抑郁、内疚、惊栗、快乐、怀旧、骄傲、解脱、浪漫、悲伤、满足、同情。

这些情绪会伴随我们的一生,不时就会出现。而这些情绪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我们存在某些心理问题,需要获得帮助。

猫先生发现这个情绪名单中有一些是正面的情绪,他问心理专家:“正面的情绪也会传递信息吗?”

心理专家说,正面情绪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往往是积极的,所以不需要做特殊处理。而负面情绪则不一样,有一些负面情绪甚至意味着我们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我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重,进而演变成心理疾病。

心理专家告诉猫先生,非重视不可的负面情绪是焦虑、恐惧、愤怒、嫉妒、抱怨和抑郁,以及一种特殊的状态—易激惹。

猫先生在参加演讲比赛前出现的负面情绪就是焦虑。心理专家说:“焦虑情绪源自我们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我安全感和价值感产生了怀疑,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了过多揣测并抱有期待。”

猫先生过分在意演讲比赛,才会对自己丧失信心,进而出现否定价值感的复杂心理活动。而猫先生只要认真准备演讲,比赛时好好表现,或等到演讲比赛结束,他的焦虑情绪自然就消失了。

心理专家对猫先生说:“我们若想抓住情绪所要表达的信息,需要将它们像放在显微镜下一样放大观察。”

似懂非懂的猫先生继续问道:“负面情绪在显微镜下都是什么样的呢?”

心理专家说,我们的两个诉求与负面情绪直接相关—安全感和价值感,它们决定了我们是否会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嫉妒、抱怨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我们观察这些负面情绪就要从两个诉求入手。

焦虑情绪主要关联价值感,它传递的信息是:我们当前的价值感比较低,需要寻找新的目标或降低对某个冲击自己价值感的目标的期待。

恐惧情绪是焦虑情绪的固化,主要关联安全感和价值感,它传递的信息是:我们当前不具备解决某个问题的资源和力量,需要组织资源、调整策略、调动力量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愤怒情绪主要关联安全感,与价值感也偶有关联,它传递的信息是:外部有刺激源正刺激着我们,需要调动体内更大的力量来应对挑战。

嫉妒情绪主要关联价值感,它源自我们的自我边界意识。我们的自我边界越清晰,我们就越不容易出现嫉妒情绪。嫉妒情绪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混淆了自己与他人的边界,应该试着去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感,使自己与他人有所区别。

抱怨情绪,主要源于自我价值感建设的不完善,本质上是指我们想要与他人亲近,并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而又未被满足。抱怨情绪传递的信息是:我们要加强个人价值感建设,在遇到问题时主要依靠自我力量去解决,而不是把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抑郁情绪源于我们自身价值感的缺失,最直接的导火索是我们遭遇挫折且无法从挫折中走出来。抑郁情绪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所面对的当前困境是非常严重的,但我们的一切解决策略都是无效的,需要为摆脱当前困境寻找新的策略。

心理专家说:“总之,当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受到攻击或威胁时,我们就会产生愤怒、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如果我们发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我们就会心理不平衡,感觉自己的价值受到了威胁,进而产生嫉妒情绪;当我们对自己的价值体系产生怀疑时,我们就会丧失生活激情,觉得自己对人生的认知是错误的,开始怀疑人生,产生抑郁情绪……

猫先生这才明白,原来不同情绪之间有这么大差别,不是所有负面情绪都能用“抑郁”来涵盖。

心理专家接着解释道:“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能解读出负面情绪背后的信号,哪怕什么都不做,负面情绪的强度也会降低。如果我们在正确解读之后又有所行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就不会在相同的问题上产生相同的负面情绪。”

心理专家告诉猫先生,我们想掌握解读情绪和行动的技巧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练习,进而养成一种习惯。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在负面情绪爆发时就立即对它有所觉察,需要事后反思:当时的负面情绪是什么?是因什么而产生?负面情绪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除了闹情绪,我们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应对问题?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慢慢来,一点点去提升自己。

猫先生听了心理专家的分析,对负面情绪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意识到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而且并不是所有负面情绪都是有害的,有些负面情绪也在保护自己。猫先生下定决心,以后要接纳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努力找到负面情绪背后的根源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克制负面情绪,让自己沉溺在负面情绪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负面情绪是由现实问题所致,因此,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是找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

价值感和安全感的缺失是负面情绪产生的源头。现实事件对它们的不同影响,会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