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八、“居敬”与“格物致知”(1)

书名:张栻传本章字数:1635

如果上述识心、明心旨在阐明认识的根本任务,回答认识客体是什么以及主客体同一性的问题,那么“居敬省察”便是如何达到识心、明心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并阐明了主客体如何统一的问题。

“敬”本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西周时代的书诰彝器中就已常见,但此时“敬”仅是一个道德原则。《尚书·召诰》说:“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就明确地把“敬”与“德”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敬”以道德的意义。以后孔子对“敬”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指出“修己以敬”,“敬”能“安人”“安百姓”,明确地把“敬”作为道德修养的功夫。到宋代,宋儒对“敬”的解释更进了一步,把“敬”作为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加以普遍性的讨论。张栻同样把“敬”作为认识论的范畴,提出了“居敬省察”。“居敬”本质含义是“存心”“尽心”,故“居敬省察”便被作为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张栻曾这样解释“居敬”说:“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致知所以明是心也,敬者所以持是心而勿失也,故曰主一之谓敬,又曰无适之谓一。”既然“敬”是“持是心而勿失也”,那么“敬”便是“存心”,所谓敬者,乃是谨守本心也。换言之,敬也是发明本心,总之操守本心都离不开敬。敬与心并不是两回事,更不可把二者对立,从而以敬治心。张栻说:“盖主一之谓敬,敬是敬此者也,若谓敬为一物,将一物治一物,非惟无益,而反有害。”因为敬是主一,无适无莫,是绝对排除碍心之物,因此不可以敬治心,而与此相反,敬倒是心道的体现,是主一。当然心之所存也是要依靠敬的,只有敬才能存心、尽心。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敬才是“心之道所以生也”。张栻说:“盖事物之来,其端无穷,而人之才力虽极其大,终有限量。以有限量应无穷,恐未免反为之役,而有所不给也。君子于此,抑有要矣,其惟敬乎!盖心宰万物,而敬者心之道所以生也,生则万理森然,而万事之纲总摄于此。”要解决人的才力有限而大千世界无限的矛盾,张栻认为“其惟敬乎”为要,质而言之,只有敬才可驾驭一切,既能“心之道所以生”,也可使“生则万理森然,而万事之纲总摄于此”。敬简直成了万能,持敬则可抓住万事万理之纲,必可存,应万变。

敬在认识中如此重要,能否说敬是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呢?并非如此。敬只是内心省察的道德修养,其主旨则在排除外界的纷扰,排除物欲的引诱,从而保持心的绝对纯洁,保持心的绝对专一。这就是他所称道的“主一”。主敬即为主一,张栻为此做了为朱熹等理学家所称道的《主一箴》。在此箴言中,张栻特别强调了敬的重要性。他说:“事物之感,纷纶朝夕。动而无节,生道或息。惟学有要,持敬勿失。验厥操舍,乃知出入。”他的意思即是:由于外界事物纷扰无节,要使之心“操舍勿放”,唯有敬。不仅如此,在此箴言中还对敬是主一的具体内涵做了明确的解释。何谓“主一”?“曷为其敬,妙在主一。曷为其一,惟以无适。居无越思,事靡它及。涵泳于中,匪忘匪亟。”由此可见,“主一”是“无适”。何谓无适?“居无越思,事靡它及”,换言之,凡事必须专精一思,保持绝对专一,不为他物所累。总之,主一也是心一,为此,必须下敬的功夫,“惟当常存主一之意,此难以言语尽,实下工夫,涵泳勿舍,久久自觉深长而无穷也”。自不待说,居敬纯是内心里的功夫,是种“涵泳勿舍”而与外物无缘的内心省察。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居敬呢?这是张栻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张栻认为居敬的对立物是人欲,居敬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极,要实行前者就必须去除后者。他说:“害敬者莫甚于人欲……遏止其欲而顺保其理,则敬在其中引而达之,扩而充之,则将有常而日新,日新而无穷矣。”这就说明,敬的全部内容和目的乃在去人欲,换言之,只有除去人欲,方能恢复天理,使天理引而达之、扩而充之,通过艰苦修养的磨炼而为先觉君子。居敬一方面是去除人欲,另一方面则是“集义”,二者是同时进行的,若没有后者,所谓去人欲便成为空话。张栻说:“居敬集义,工夫并进,相须而相成也。”所谓“集义”,从根本上说便是养“浩然之气”。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张栻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