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陷贼长安(2)

身陷长安的杜甫用诗歌记录了所见、所闻、所感,为我们了解叛军统治下长安城内的情况留下了真实而鲜活的记录,真不愧为一代诗史。其中《哀王孙》即作于他刚回长安不久,诗云: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折断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天宝十五载六月初九,潼关失守,潼关至长安沿途的守将和士兵都逃散了,因此这天傍晚的平安火未传至长安,玄宗终于感到害怕了,开始谋划幸蜀之事。十三日凌晨,玄宗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皇孙、杨国忠及亲近宦官、宫人逃出延秋门。玄宗这次出逃非常仓促,住在宫廷之外的亲王、妃、皇孙都来不及通知,实际上他们都被皇帝抛弃了。长安沦陷之后,为了给儿子安庆宗报仇,七月十五日,安禄山命令部将孙孝哲杀害了霍国公主及王妃、驸马等八十余人,接着又杀害皇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另外王侯将相扈从玄宗入蜀者,其子孙兄弟甚至是婴儿都没放过,叛军将他们挖心剔首,鲜血洒满街衢,手段极其残忍。这些血淋淋的屠杀都发生在杜甫身陷长安之前不久,虽未曾亲见,但他早已听说李唐宗室被害的惨状,故而当他偶然遇见窜伏于草间的王孙时,杜甫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再三叮嘱他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要暴露身份。为了勉励身处绝境的落难王孙,杜甫还给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以宽慰他:以同罗为先锋的叛军似乎并无大志,听说肃宗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并借兵回纥,目前正整顿兵马,准备收复两京,唐室中兴,指日可待,希望他不要丧失信心,再忍耐一段时间,等待官军打回长安。诗中杜甫对玄宗仓促奔蜀,弃皇族子弟于不顾的行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至德元载十月,宰相房琯向肃宗上表,请求带兵收复两京,肃宗下诏任命他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十月二十一日,房琯率中、北两路军同叛军的安守忠部大战于咸阳东边的陈陶斜。此时叛军的兵锋正盛,房琯本来想沉住气等待时机,无奈监军宦官邢延恩促战,他只好草率出击。房琯是个文官,性格迂阔,好空谈,本没什么带兵才能,又采用不合时宜的古代车战之法,以两千辆牛车居中,左右两侧夹杂着步骑兵列阵进攻,叛军顺风纵火鼓噪,唐军阵中之牛皆震骇奔走,人畜相互践踏,阵脚大乱,叛军趁机掩杀过来,官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仅有数千人生还。杜甫在长安亲眼看到得胜回城的胡兵兴高采烈地狂欢,于是沉痛地写下了《悲陈陶》一诗: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义军战士的鲜血汇于陈陶泽中,而得胜归来的胡兵带着滴血的长箭在长安城中唱着刺耳的胡歌饮酒狂欢,诗中将官军之惨败及叛军之猖狂骄横相对写出,仇者愈乐则亲者愈痛,字里行间充满了难言的悲愤。诗的最后两句描写长安百姓听到官军失败消息后的悲痛之情,表现了民心所向,正义不屈。唐军于陈陶斜惨败后,本该整顿军队,转攻为守,可肃宗又派遣宦官催战,两天后,房琯率领南路军与叛军战于离陈陶不远的青坂,再次大败,杜甫又作《悲青坂》,诗云: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诗中既对官军的惨败深表痛惜,又奉劝官军不要急于求成、轻举妄动,以免招致更大的损失,希望他们相持隐忍,等待战局的转变,表现出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可见他虽身陷长安,但仍密切关注着战局。这时叛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等人正合兵急攻太原,意欲西进,这将威胁唐肃宗驻地灵武一带的安全,杜甫知道后焦急万分,遂作《塞芦子》: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芦子关是由太原向陕、甘西进必经的重要关口,杜甫曾从白水携家人北逃时便欲经此关北上,对芦子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非常清楚,所以才主张朝廷迅速派一万人阻断芦子关,以遏止叛军西进。身陷贼中的杜甫可能还不知道,由于李光弼率领的官军在太原保卫战中奇迹般地取得大胜,军事形势已然发生了逆转,郭子仪也将河曲地区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叛军对芦子关及灵武的战略威胁早已解除。

至德二载三月,长安又一次迎来春天,杜甫感时伤事,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春望》,诗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