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从秦州到同谷(2)

塞外多山,让人苦不堪言,此番南行,山路更加险恶。青阳峡的山冈纵横连绵,云气和水汽掺杂在一起。峡角突兀而出,把林木远远地抛在后面,峡壁陡峭,如削成一般,露出了狭窄的一线天空。远处高耸的巨石,像发怒似的滚落下来。诗人仰望山巅,担心它会把太阳神的车驾撞翻;俯瞰山脚,又怕它会把地轴压折。峡谷阴森,寒风凄凄,霜雪弥漫,一片沉寂。此前杜甫翻越陇山时觉得那已是超然天外的壮观了,没想到青阳峡比陇山更为高峻,令人望而兴叹。

穿过青阳峡后,再往南行十四里,就到了龙门镇,即今甘肃成县西纸坊镇府城村,西距同谷县城七十里,周围群峰簇拥,云屯雪积,是唐代的军事要地。杜甫到龙门镇时天色已晚,便在此留宿,遂作《龙门镇》一诗,诗云: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这个偏僻的龙门镇竟然常年有重兵把守,军旗在暮色中暗淡无光,士兵所佩刀剑也被寒风和湿气侵蚀得不再锋利。诗人在夜里辗转难眠,隐隐约约听到那些士兵的抽泣声,很是同情他们背井离乡的处境,不禁质疑道:叛军都集中在关辅成皋一带,朝廷在这个远离战场的边远之地屯集重兵又有何用呢?

离开龙门镇后,杜甫一家继续南行,走了十二里,便来到了石龛。石龛,在今甘肃西和县东南八十里石峡乡。现有两处:一在石峡村西山上,今名八峰石龛、峰腰石龛;一在坦途关,今称双石寺石龛。此处道路更加艰危,经常有熊罴虎豹出没,阴森恐怖,让人胆战心惊,杜甫《石龛》诗云: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

山地僻远,天气阴沉,道路迷茫,一路上都能听到野兽的啼叫,令人毛骨悚然。仲冬时节,天空中竟出现了虹霓。正在此时,一阵悲歌传来,原是一位采竹人正在攀登陡壁。杜甫通过和他攀谈得知,这一带的丛生细竹是做弓箭的上好材料,五年来官府一直要求采伐竹箭以供前线所需,如今山间的小竹已经采伐光了,仍无法满足需求,他只好到野兽经常出没的深山中继续找寻。听罢采竹人的倾诉,杜甫不禁喟然长叹,没想到这场战争辐射之广,连边远地区的黎民百姓都不能幸免。

杜甫从石龛继续前行,就到了同谷县界的积草岭。积草岭,又名积草山,在徽县以北四十里,接成县界,位于甘肃成县、徽县和陕西略阳县之间。杜甫《积草岭》诗云:

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山分积草岭,路异明水县。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食蕨不愿余,茅茨眼中见。

杜甫一家翻越此岭时,只见阴云笼罩着群峰,太阳时隐时现,树林中风吹树叶,飕飕作响,山石的形状变幻不定,阴森森的,长途跋涉让杜甫感觉极为疲倦。积草山距离同谷县城还有百里之遥,想到同谷“佳主人”写信邀他前去卜居的深情厚谊、热情关怀,他充满力量。此时杜甫站在积草岭上遥望南天,回想自己这一路挨饿受冻的经历,真想赶快过上一阵安稳的日子,他觉得只要吃得上薇蕨、住得上茅屋就行。

杜甫过了积草岭后,又迎来了泥功山。泥功山,又名泥公山,即今甘肃成县西北四十里二郎乡境内的牛心山,古代为成州八景之一。周围数十里林木丰茂,鸟兽繁多,道路极为泥泞,泥功山的“泥”字可谓名副其实,部分道路用木板垫好,行人方可通过。杜甫《泥功山》一诗云: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怱怱。

经过泥功山时,白马被青泥污成了黑马,平时轻捷灵活的小儿深陷泥中,反倒成了行动迟缓的老翁。活蹦乱跳的猿猴因失足掉到泥淖里,挣扎不出,哀鸣不已,掉以轻心的野鹿因陷入泥沼,最后精疲力竭丧失了性命。看着泥沼中死去的猿猴和野鹿,杜甫心惊胆战,生怕家人一不小心掉进去遭到灭顶之灾。走在前面的他小心翼翼地行进着,还不忘叮嘱那些北来之人:从这儿走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谨慎小心!这就是杜甫,即使自顾不暇还想着他人。全家人虽然浑身泥泞,狼狈不堪,但所幸的是,经过一天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顺利走出了令人生畏的泥功山。

过了泥功山,很快就到了凤凰台。凤凰台在同谷县城东南七里飞龙峡口。凤凰台山势高峻,没有人能登上山顶。传说周文王时,有凤鸣于岐山。古人把凤凰视为盛世的祥瑞,凤凰出则天下太平。杜甫的《壮游》诗曾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那个少年时代就盘旋于胸臆的神鸟又一次激发了他的想象,于是创作出刳心滴血的《凤凰台》,诗云: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忘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望着高耸的凤凰台,杜甫忽发奇想,那凤凰台顶上一定有一只无母的凤雏吧,它饥寒交迫,哀鸣求救。诗人对这想象中的凤雏说:“我愿用我的心血来浇灌你,将心脏当作竹实,将鲜血当作醴泉,哺育你成长。只愿你展翅高飞,从天上衔来瑞图,为我大唐带来中兴的希望,一洗黎民百姓的忧愁。”这正是杜甫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只要能使国家中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宝贵的生命。可见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旅途之中,杜甫那颗忧国忧民之心也始终未曾停息。

苏轼说:“老杜自秦州越成都,所历辄作一诗,数千里山川在人目中,古今诗人殆无可拟者。”杜甫从秦州到同谷所作的十二首纪行诗,用实录的方式对陇右山川的奇崛风貌做了穷形尽相的描绘,既写出了山水的个性,又凸显了诗人旅途的艰难。特别是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杜甫还始终关心着黎民百姓和戍守士兵的疾苦,使得陇右纪行诗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从中可见杜甫崇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