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
张钊远2017年3月上任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南余店乡党委书记。
在此之前,张钊远在汝南县委办公室、汝宁街道办等单位工作,而南余店乡地处偏远、经济基础差。当年县委书记彭宾昌于“两会”期间在南余店乡代表团座谈会上勉励南余店乡代表团,“落后有后发的优势,条件差有改善提升的空间”。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给南余店乡干部带来很大的鼓舞和振奋。“这是组织对我的锻炼和信任,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和压力。”张钊远坦言。
后来在汝南县2018年度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表彰大会上,在人居环境、创建森林城市、农田水利、土地确权、秸秆焚烧等5项工作上,南余店乡成为唯一全部获奖的乡镇,“五块奖牌耀汝南”。汝南县领导打趣地问张钊远:“怎么领奖的又是你?”
南余店各项工作后来者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贾征教授认为,这可称为“南余店乡现象”甚至是“汝南现象”。
五老:发挥余热助力治理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这是南余店乡党委、政府的“座右铭”,它反映的是一种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的决心和勇气。在南余店,“五老”协会就是一个创新之举。“五老”人员主要是村里口碑好、威望高、能力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医、老退伍军人等。
一天夜里,薛庄村的“五老”协会会长霍好朋接了个电话,电话里对方语气急躁,言辞激烈。原来因为李家建房屋时与朱家挨得太近,双方发生了矛盾。经过了解后,霍好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法,最终两家矛盾得到解决。
“五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2019年以来,南余店乡“五老”人员直接或间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300件,其中疑难信访件6件。很多村支部书记深有体会地说,当前农村工作任务重、急、多,而村里干部少,“五老”及时收集、反馈、沟通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避免问题拖大,成为村两委的好帮手。
“五老”人员里面,大部分是退休干部。当被问及为何还愿意“生那麻烦”,积极参与村里工作,甚至是无偿付出时,李楼村“五老”人员总结说,尊重是前提,干正事是本分,有好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个“空架子”。“书记是请我们为村里出谋划策,而不是命令或指令。还邀请我们参加座谈会,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征询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种尊重,是对我们的认可。”
尊重,这是张钊远一再提及的,提高政治站位,特别是村支部书记要有胸怀,“五老”人员无论亲疏远近,都要尊敬、尊重和关爱。“尊重五老,就是尊重历史、尊重明天的自己”,他的这些理念说进了很多“五老”人员的心坎里。
正如南余店乡乡长霍涛所说,“五老”协会成为可运行和发挥作用的机制,经过了全面调研和顶层设计,即在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活用汝南县信访工作“三亲自”工作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新“群众的事由群众管”工作机制,组织“五老”人员成立“五老”协会。
首先要“啃硬骨头”,将上访问题较多的张湾村作为试点。提前谋划,召开座谈会,邀请村“五老”人员参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协会章程》,村党支部书记任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及会员由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章程明确规定“五老”协会的职责和使命,他们是文明风尚的传承者、乡村事务的智囊团、社情民意的代言人、邻里纠纷的调解员、作风纪律的监督员、地方文化的推介员;规定村两委每年向“五老”协会至少汇报2次工作,“五老”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必须认真研究和分类处理,乡纪委督导进度。对全村重要工作安排,“五老”人员有权要求列席村“两委”会议等。
乡党委、政府还对全乡144名“五老”人员举行集中颁发证书仪式和开展慰问活动。“咱是乡村颁发证书的人,可得好好干!”有的“五老”人员说,我们现在成了“老宝贝”!
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和推广,南余店乡把“五老”协会融进整个乡村治理格局中。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难题主要是由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偶发事件、对政策的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在脱贫攻坚中,面对一些贫困户或贫困户对政策落实方面的误解或意见,“五老”人员主动解答扶贫政策内容,说明乡村干部工作的艰辛,“在田间地头和其他村民聊天时就把工作做了”。
自“五老”协会成立以来,乡级信访量明显下降,县级以上信访量屈指可数,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逐步成为全乡社会稳定、助推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正是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乡党委、政府才能聚精会神谋发展、抓落实、求实效。
班子:解放思想实干争先
2019年9月28日,汝南县举行迎国庆合唱比赛,张钊远也是南余店合唱队的一员。“书记参加能加分,”张钊远说,“我们的目标是拿奖牌!”说完他自己也笑了,“有目标很关键。”
张钊远到任后便提出要“更新观念”,破除偏远小乡带来的思想禁锢,树立“小乡大作为”的理念。不只合唱比赛,南余店在一系列工作中制定接地气又高标准的目标,“先是要摆脱后三名,再是争取前三名”,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同时及时宣传乡里活动和成就,树立外部形象。2017年全乡14项重点工作、2018年16项重点工作居县先进行列。干一件成一件,干部信心又进一步增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乡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朱午阳记得,张钊远上任第一个会便对班子成员说,希望大家放手开展工作,不必有顾虑。“书记有干劲,乡长有经验”,二者搭配,捋顺关系,率先垂范,为南余店带来了一股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之风;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坐等领导安排工作,更多的是自觉深入基层,主动找群众解决问题。“班子行不行,就看前两名”,张钊远说,会前多调研、会中多讨论、会后抓落实,通过多授权,发挥班子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南余店以脱贫攻坚作为统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该乡是个农业乡镇,产业几乎为零,发展机会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平时乡里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贫困发生率高。然而脱贫攻坚重点关注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众,因此政策给了这些地方“弯道超车”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脱贫攻坚任务重、检查细、问责严,也倒逼干部不得不务实,作风不得不转变”,乡党委副书记武建华坦言这两年的工作“累,但值”。全乡成立了由书记、乡长和副书记等班子成员组成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工作体系,10个村全覆盖脱贫攻坚责任组,乡村干部驻守一线,常态化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切实联络到组、分包到户,压实各级帮扶人员责任,从而打造了一支扶贫“铁军”。
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乡村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识别贫困户,确定贫困标准。包括张钊远在内的干部亲自到贫困家庭进行调研,了解致贫原因,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并根据贫困户意愿,围绕相关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
薛庄村联合县扶贫办、人社局、县农广校等部门开展雪绒花家政培训贫困人员260人次,开展余氏勾编、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80多人次,电子商务培训65人,残疾人培训30多人,不断增强群众外出务工和自主就业的竞争力。大力开发公益性专岗项目、引导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就业,引进博东户外手工编织、鑫广宇亚服饰等企业,带动320人就近就业。“现在农忙时收花生,农闲时到扶贫车间工作,如编藤、服装加工等。”在此工作的女工说,“在家就业真好,兼顾庄稼和老小。”
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和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南余店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大改变,道路和水电等实现“村村通”。困扰了群众多年的道路出行问题得以解决,村民下雨天再也不用走泥泞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