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明悲歌 阶级局限与必亡的命运(6)
桂林大捷:李定国西征与孔有德败亡
在大西军不断告捷的同时,永历朝廷正在清军的攻势下逐渐陷入绝境。朝廷在不给孙可望封秦王的问题上态度强硬,在清军的铁骑面前却硬不起来。随着李成栋的败亡,清军逼近肇庆。永历朝廷只能祭出最后一个法宝——跑路,再次从肇庆跑回广西梧州。
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带领南下进攻广州,经过十个月的围攻后占领广州;一路在孔有德的带领下进入广西,兵锋直指桂林。桂林守军在清军来到前就已经一哄而散,但桂林留守大学士瞿式耜认为自己有守土之责,不愿逃跑,跟桂林总督张同敞一起在总督府喝酒,等着清军到来。二人被俘后都拒绝投降,随即被杀。
瞿式耜跟何腾蛟一样,是明末那种不怕死但又愚蠢无能的士大夫代表。他极度仇视农民军,在打击忠贞营和反对给孙可望封王方面态度强硬,跟何腾蛟惺惺相惜,是何腾蛟在朝廷中的内应。但瞿式耜留守桂林多年,在清军来临的时候连个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被俘以后又自比文天祥,不降而死。
桂林既失,梧州空虚。永历朝廷被迫向之前在内斗中被边缘化的“西勋”陈邦傅求救,于1650年十一月进入陈邦傅控制的浔州。但陈邦傅跟郑芝龙一样是个投机分子,当初参与拥立朱由榔,也不过是为了搞点诏书来卖官鬻爵发国难财,一看到清军打过来,立刻就决定叛变。
陈邦傅比郑芝龙还要再无耻一点,他没打算放走皇帝,而是想把朱由榔作为礼物献给清军。
得到密报后,朱由榔不顾倾盆大雨,连夜逃亡南宁。陈邦傅没有抓到皇帝,恼羞成怒,把宣国公焦琏抓住杀掉,投降了孔有德。
南宁没有军队,永历朝廷在南宁只能坐以待毙。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想起孙可望来,王公大臣们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封孙可望为一字王。但他们仍然认为必须坚持原则,不能封秦王——因为秦王是两百多年前朱元璋给他的儿子朱樉的封号,不能再封,只能给孙可望封“冀王”。
孙可望接到诏书,哭笑不得。他当然不可能接受冀王的称号,再次将诏书置之不理。
1651年二月,清军进入柳州,向南宁进军。永历朝廷已经无处可逃,危在旦夕。孙可望派5000人前往南宁保护皇帝,杀掉了几个坚持“不能真封秦王”的顽固派大臣。朝廷终于服软,同意给孙可望封秦王,并进入大西军的地盘寻求庇护。
大西军内部很多人建议将皇帝接到孙可望驻地贵阳安置,这样显得对皇帝足够尊重,也方便控制。孙可望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很大的原因应该是之前封秦王的争议让孙可望很生气,让他对这个朝不保夕还要内斗到底的小朝廷没有一点好感。还有就是,孙可望个人气量也有问题,容不得身边有一个需要他跪拜汇报的皇帝——即使是名义上的皇帝也不行。他最终决定将永历皇帝安置在贵阳西南两百多公里外的安龙。这是个千户所,也就一个小镇的规模,居住条件很差。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为大西军内部分裂埋下了伏笔。
秦王封号的问题既然已经解决,连皇帝本人也为大西军控制,农民起义军终于掌握了抗清斗争的主导权。内部安定、准备充足的大西军随即开始正式向清军发动进攻。1652年初,孙可望派李定国、冯双礼带兵8万,从贵阳出发,向西进军湖南、广西。
李定国先去打湖南。清军负责统领湖南的续顺公沈永忠抵挡不住,紧急向在广西的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如果发兵,可以对大西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他对大西军的战斗力不以为然,以为跟南明军阀是一个层次的,再加上以前跟沈永忠有点矛盾,就拒绝发兵救援。沈永忠经不住大西军的进攻,节节败退,又接到清廷“不可浪战、移师保守”的密旨,便带兵一路撤退回了岳阳,这就使得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大部分地区被大西军收复。
收复长沙后,李定国迅速掉头南下攻击广西。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攻占广西、湖南交界处的战略重镇全州,全歼其守军并击毙守将,占领了进出广西的咽喉要道。一心想当“广西王”的孔有德这才发现自己已成瓮中之鳖,紧急带领桂林守军北上,在兴安县的重要关口布下防线,希图扼险据守,但很快就被大西军击败,伤亡极为惨重。孔有德逃往桂林,大西军也跟着追上来把桂林包围。
七月初四,桂林城破,孔有德无处可逃,自杀于家中。
投降孔有德的陈邦傅也在城中,被大西军俘虏。孙可望下令将陈邦傅父子押送贵阳,处死后将人皮送往安龙向永历皇帝告捷。
陈邦傅伪造诏书、假封秦王,挑拨大西军与朝廷的关系,又预谋劫持皇帝投降清军,诱杀宣国公焦琏,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孙可望向朝廷报捷,也有尊崇之意。接下来就应该是皇帝下诏对秦王大力表彰,皆大欢喜,双方因为假封秦王事件而闹僵的关系得到改善。但人皮送到安龙以后,永历朝廷的一个御史李如月竟然上书皇帝,弹劾孙可望未经朝廷批准就用酷刑滥杀国家重臣,可见其乱臣贼子的本性不改,应该剥夺王爵并免去一切职务。
永历皇帝看到奏章后极为震惊,采取了“留中不发”的方式,当作没看见,不予批复,试图把这个事情掩盖过去。李如月见自己的弹劾奏章没有得到皇帝批示,就抄了几份到处散发,还生怕孙可望不知道,专门给孙可望派驻安龙负责监视皇帝的官员送了一份。
孙可望果然被激怒了,下令逮捕李如月并按照跟陈邦傅一样的办法处死。李如月受刑,一直大骂孙可望为乱臣贼子,直到断气。
桂林大捷、击杀清朝藩王,本是天大的好事,很多敌视农民军的人物和势力也开始对大西军刮目相看。这本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消除隔阂、团结协作的大好时机。结果被李如月这么一闹,加上孙可望意气用事、反应过度,双方矛盾更加难以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