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六章 欧洲崛起 现代转型与外部冲击(7)

合纵连横:英国崛起的战争与谋略

在西欧殖民时代的第三个阶段,英国崛起了,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成为全球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此前先后崛起的西班牙、荷兰、法国都成了英国的手下败将。

很多人以为,英国崛起的原因是“圈地运动”,较早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者是率先用保护民权的《大宪章》限制专制权力,建立了代议制的现代政体等原因。但这些解释都有问题。

首先,英国的毛纺织业跟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高,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也没有显著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它在大国竞争中取胜。至于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英国在这方面比欧洲其他国家都要落后,意大利、法国、荷兰都比它更早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英国建立民权保护和代议制政体,都是崛起大势已定之后的事情。13世纪的《大宪章》是英国的封建贵族们想要复辟封建领主制的历史倒退,主要是用来维护封建领主和教士特权的,不利于国家力量的集中整合,是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英国崛起具有负面作用。在“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一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前,专制王权才是英国近代崛起的根本原因——1649年英国革命之后虽然短暂废除了国王,但革命领袖克伦威尔却建立了个人独裁。

从欧洲内部来看,英国的崛起是地缘战略优势的结果,并非由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特殊性所决定。

十字军东征结束以后,意大利发展最快。商业繁荣加上文艺复兴,使其成为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然后,紧靠意大利的法国和德意志也随之崛起。宗教改革最先萌发于德意志,然后扩展到法国。

在中世纪,各国国王的领土关系非常复杂,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国家版图。各国王室名义上的统治范围会根据婚姻、血缘等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国王实权不大,教会和封建领主才是真正的统治者,这种名义领土的变化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冲突。但是等国王权力加强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王权范围必须说清楚,不能含糊,也不能变来变去。

1337年,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的46年,从封建制向君主专制体制转型中的法国同英国发生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新兴的法国王权需要明确法国的主权界限,把法兰西土地上的英国王室领地夺回来。

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116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是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战争前期,英国人用长弓对付法国的骑兵,占据了优势。但到了后期,法国人用从东方学过来的新型火炮对阵英国长弓,反败为胜,把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上除了加来港之外所控制的封建领地全部抢走。这场战争奠定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版图,形成了法兰西民族意识。在这场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出现了一位抗击英军的女英雄贞德,她也就以“圣女贞德”的名字成为法兰西民族的精神象征。

英国在战败后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领土,这才正儿八经地成了一个岛国。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对它而言反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它从此可以专注于发展海军力量而无须再顾及陆军,在海权时代来临之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1485年8月,在法国长大的英国王室后裔——亨利·都铎在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支持下,率军队登陆英格兰,杀掉英国国王夺取了王位,建立都铎王朝。都铎王朝拒绝承认《大宪章》,转而开始学习法国,建立专制王权,完善法律体系,集中国家力量参与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掠夺和商业活动。英国这才走上了崛起之路。

1534年,都铎王朝也学习德国和法国开始搞宗教改革,最终废除了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地位,确立新教为英国国教,由国王兼任国教最高领袖。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对应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个阶段,西班牙是海上之王,并凭借殖民带来的财富成为欧洲之王。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提出“普遍帝国”的构想,想要统一欧洲。他支持法国的天主教徒反对宗教改革,派兵入侵法国并击败了法军,还一度占领了巴黎。对英国,菲利普二世更是异想天开,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求婚,想通过婚姻关系成为英国国王。

为了对抗西班牙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和法国抛弃了百年战争的恩怨,联合起来。

英法两国实力不如西班牙,但很快就发现了西班牙的命门——尼德兰。

西班牙人当时除了会在南美洲开矿,做贸易也很厉害。但贸易中心主要在它的北方领土——尼德兰地区。尼德兰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所在地,位于法国北部,面向英吉利海峡。它拥有非常优良的海港——阿姆斯特丹,这里是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的入海口、欧洲大陆面向大西洋的最佳港口。意大利衰落、大航海活动兴起之后,尼德兰就成了全欧洲最繁荣的地区,既是商业贸易中心,又是造船业中心,其每年的造船量是英国和法国加起来的两倍。

尼德兰跟西班牙本土中间隔着一个法国,也是中世纪王室婚姻血缘关系造成的王权飞地。受到德意志和法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尼德兰人也搞了宗教改革,不再服从罗马天主教。西班牙是天主教从伊斯兰教手里夺回来的地盘。为了推动本土的去伊斯兰化,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天主教不断使用宗教裁判所来收拾异教徒。菲利普二世拿出对付伊斯兰教徒的手段,在尼德兰也开了宗教裁判所,大力屠杀新教教徒。这就激起了尼德兰人的强烈不满。而且尼德兰是西班牙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交的税最多,商人们早就想独立。在英法两国的煽风点火之下,尼德兰在1566年爆发了独立革命。北方行省宣布建立联省共和国,也就是后来的荷兰,与西班牙派来的军队展开激战。

革命爆发以后,英法两国积极参与。英国与荷兰组成联合舰队在海上与西班牙开战,法国也招募荷兰人参加法军,在陆地上与西班牙开打。失去了最重要的港口和造船基地,再加上英法两国的海陆夹攻,西班牙最终无力回天。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最引以为傲的“无敌舰队”;1594年,法国军队收复巴黎,将西班牙军队逐出了法国。此后,西班牙的战略局面急转直下,最终在1609年被迫承认尼德兰独立。

失去了尼德兰的西班牙国力急速衰退,退出了欧洲争霸的行列。

在尼德兰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荷兰共和国成了大航海时代第二个阶段的海上霸主。鼎盛时期的荷兰,拥有1.5万艘商船,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同时,其海军力量也十分强大,军舰数量比英国多1倍,比英国和法国加起来还多。他们组建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占领了一大批武装商站;他们驱逐葡萄牙人,夺取了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在印尼建立殖民地,并开始进犯中国沿海,与明朝海军多次发生冲突;他们占领了南非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扼守欧洲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要道。

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西班牙和荷兰始终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国家,凭借其力量之雄厚,英国肯定没有机会在18世纪崛起。

荷兰强大起来以后,英法两国又调转枪头,联合起来收拾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