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六章 欧洲崛起 现代转型与外部冲击(8)

在工业革命之前,1651—1674年,英国和荷兰总共打了三次大规模的海上争霸战争。每次都是英国主动挑起来的。第一次是禁止荷兰船队运输进口到英国的货物;第二次是抢占荷兰的海外殖民地;第三次直接不宣而战,偷袭荷兰海军。第一次荷兰海军没做好准备,战败。后面两次都击败了英国。但不论胜负,最后双方和议的结果都对英国有利。

荷兰不断承认英国的贸易权力,不断把殖民地割让给英国。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人把荷兰人在北美位置最好的海港城市——新阿姆斯特丹给抢了,改名为新约克,也就是今天的纽约。荷兰人也忍了,最后同意英国拿南美洲一块无关紧要的殖民地作为交换就完事儿了。

荷兰人如此好脾气的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总在荷兰背后捣乱。荷兰领土面积很小,缺乏战略纵深,无法组织一支强大的陆军与法国对抗。在保留海外殖民地和本土安全之间,荷兰人只能选择后者,通过向英国服软来换取它向法国施压退兵。特别是第三次英荷战争期间,167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12万大军进攻荷兰,占领荷兰大部分的国土,围攻其首都阿姆斯特丹。荷兰人面对亡国危机,被迫扒开拦海大堤,水淹阿姆斯特丹,以几乎自杀的方式赶走了法军。

荷兰是“低地国家”,大部分国土低于海平面,扒开拦海大堤后,全国几乎被淹,农田、房屋和基础设施基本都完蛋了,国力大损。虽然荷兰在海战中连战连捷,让英法海军损失惨重,避免了亡国的命运,但也从此退出了海上争霸的行列。

西班牙和荷兰退场以后,接下来就是英国和法国的终极对决了。

1756—1763年,英法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海域全面开战,史称“英法七年战争”,以区别于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

从战争开始到1757年,英国海军处于劣势,不断被数量少于自己的法国海军击败。

但情况很快发生逆转,因为法国人在地缘政治上最危险的敌人——德国——崛起了。

当时德国还没有统一,但大航海的影响经过200多年已经深入内地,普鲁士也开始分享海外贸易的收益,它在武器现代化方面也干得不错,一直野心勃勃想要统一德国。法国为了遏制普鲁士崛起,一直跟德意志范围内的另外一个大邦国——奥地利眉来眼去,不断干涉德意志内政,阻止德国统一。普鲁士对此意见很大,双方已经打过好几回仗了。这次,普鲁士又趁着英法交战的机会向法国挑战。

战争范围迅速扩大,奥地利加入了进来,德意志其他封国也联合起来对付普鲁士,俄罗斯趁机对普鲁士宣战。衰落多年的西班牙也来凑热闹,它选择了站在法国这一边,在海上挑战英国,想要趁机恢复200年前的荣光,不过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把占领了上百年的老殖民地——古巴——也丢给了英国,羞耻地退出了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最惨的是普鲁士,它面临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三面围攻,经过数年的战争,不断丧师失地,国力几乎耗竭。到最后,全国14岁以上的男性全部参战,农田荒芜无人耕种,商人因没有交易而破产,国家依靠英国的援助勉强维持,崩溃近在旦夕。

最后关头,奇迹发生:1762年,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皇病逝,她的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彼得三世的母亲来自俄罗斯皇族,但父亲来自德意志贵族。他是俄罗斯著名的改革雄主彼得一世的外孙,但并不在俄罗斯长大,而是跟随父亲在瑞典长大。

彼得大帝大力加强专制王权和中央集权,打击教会势力和封建贵族特权。他唯一的儿子彼得洛维奇被反改革派煽动,反对改革路线,意图谋反,失败后被囚禁而死。彼得大帝死后,没有儿子。改革派和封建贵族反复斗争,各自推举自己属意的皇帝。折腾了好几轮之后,彼得大帝的三女儿伊丽莎白依靠政变上台,算是把皇位坐稳了。伊丽莎白一辈子没结婚,没有孩子,但她决心让彼得大帝的后人继承皇位,而当时还在瑞典的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唯一在世的男性后裔,就被从瑞典接过来当皇储。

彼得三世连俄语都说不明白,对俄罗斯也没有感情,但作为德意志贵族后裔,他对德国统一这件事情非常有感情,非常崇拜立志统一德国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一上台就跟普鲁士媾和,把俄国在战争期间占领的普鲁士领土全部归还,然后宣布俄罗斯加入普鲁士一方作战。战争形势立刻倒转,奥法联军兵败如山倒。

彼得三世只在俄罗斯皇位上坐了半年,主要政绩就是帮了普鲁士一把。然后忍无可忍的俄罗斯贵族便发动政变将他囚禁而死。政变后,俄罗斯退出了跟普鲁士的联盟。但战略局势已经无法改变,法国被迫向英国和普鲁士低头,将整个加拿大都割让给英国,从印度撤出,只保留五个市镇,并承认普鲁士占领的两个德意志封国合法,以此与英普达成了和议。

至此,通过多次反复合纵连横,英国战胜了欧洲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其殖民地遍布北美、南美、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成为全球殖民霸主,进入全盛时期,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