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在金色大厅的一次非典型发烧(1)

书名:历史的隐秘角落本章字数:1825

如果让我带上一个远古洞穴人,去参观数个人类文明的代表性地点,让他窥视人类上万年旅程背后的秘密,我会带他去一次音乐厅。

据说,我们人类的祖先——晚期智人,几万年前走出非洲后,战胜了那些先于他们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尼安德特人的原因,是我们的祖先更八卦,更有文艺范儿,可以讲故事、调动气氛,忽悠到更多的智人一起混生活。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设想过一幕情景,我们可以脑洞大开,再去想象一下他讲的那一幕:一个尼安德特人看到自己的狩猎地盘被智人侵犯了,跑回家后,笨嘴拙舌地咿呀比画了一番,好不容易纠集起五十多个亲戚,要去抢回场子;那边,一位智人,却在宿营地跳上一块大石头,飙起了《费加罗的婚礼》中一曲咏叹调——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去当兵,结果忽悠到五百多个连唱歌者都不认识的智人,热血沸腾地跟着他去踢场子。几万年前这场群架的结局,不难想象。

看来音乐对于人类,有着类似于图腾的性质,当然它不是可视的,而是可听的;但与人们崇拜的图腾一样,都标记了各自的文化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

以上的胡思乱想,起因于我在维也纳刚刚听过的一场音乐会。好了,讲一讲那场大师级的钢琴独奏会吧。

那天,当我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上的加座椅子上,和千余名衣冠楚楚的听众相对时,还真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古代洞穴人跑进现代人的一个大洞穴里来了,因此不免东张西望一番。

置身这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厅,想象中它应该有的那种金碧辉煌感,反而不太强烈了。高高的大厅穹顶上,绘着九位缪斯女神像,各执乐器与纸卷,衣袂飘飘地现身云端。从穹顶上面垂下八组巨大的吊灯。大厅两侧长长的墙壁上,各嵌有十四尊半裸上身的女神浮雕立柱。与舞台遥遥相对的大厅入口,有四根希腊爱奥尼式立柱,柱间也挤满了买站票的听众。两侧二楼包厢的护墙上,绘制着双飞狮对拥古希腊竖琴的连续图案,包厢里面也是人头攒动。

再说说我与太太的座位吧,因为是钢琴独奏会,所以原来乐队占据的舞台位置都放上了加座椅位,朋友帮我们在网上抢到的是加票,所以我们是坐在原来乐队的位置上,面朝满大厅听众。开始时未免有点不自在,然而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可以近距离注视演奏中的钢琴家。

脚下的乐队平台,是一个木地板台面,表面的一层清漆掩不住坑凹,古旧斑驳。我惊讶于这样的舞台外观,恍惚间以为身在一条老木船的甲板上。金色大厅这件真古董,其实也在不动声色之际透露出岁月感十足的包浆,让你对它再一次肃然起敬。

掌声响起,舞台侧门走出一位老者,一头银灰色卷发,步履轻松。他就是匈牙利裔英国古典钢琴家——安德拉斯·希夫爵士。老者一言不发,慢慢走到那架一张乐谱也没放的贝森多夫三角大钢琴旁,向四方观众欠身致意后,坐下,闭目沉思良久,开始按下第一个琴键。乐音立刻如涌泉而至,顷刻充盈了整座大厅,我们马上变成了一群水族生物,在他弹奏那架钢琴发出的一阵阵“涟漪”中来回荡漾着。

第一首钢琴奏鸣曲非常悦耳,给我的感受是法度严谨、完美匀称、高贵典雅、内蕴深沉,有一种外在的华美与内在的平静,我还能感觉到某种浪漫情感在隐约闪烁着。因为忘了在演出前拿曲目单,我这个古典音乐小白,当时并不知道希夫演奏的是海顿《降E大调第52号钢琴奏鸣曲Op.92》。

当第二首钢琴奏鸣曲在希夫的指尖下响起时,我就知道自己的菜端上来了,因为那张力非凡的旋律,立刻就勾住、绷紧了我的心弦,但我仍然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古典作品。我听到的是悲壮的反复追问,沉重而坚定,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步履,忽而,音乐快速轻扬,进入了星空一般浩瀚的境界。我依稀看到,从天堂垂照而下的一束光,正好照亮了一双满布伤痕的手在诵唱声中合十祈祷着,表达出生命对神的感恩。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贝多芬《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Op.111》。

中场休息半小时后,希夫演奏了第三首钢琴奏鸣曲。我在听过上两首之后,对这第三首竟然有点无感、虽然它甜美可人、轻盈欢快、跳动感十足。当后来知道这首钢琴曲是莫扎特《D大调第18号钢琴奏鸣曲K.576》,是莫扎特为一位德国公主所作时,我就不觉得奇怪了。这个稀世天才,似乎一生都在设法用他的天赋取悦人类,创造出了那么多至纯至美的欢乐。只有临终前写下的《安魂曲》,完全没有去讨好人类。每次他那首《安魂曲》的轰鸣声响起之际,我都会发抖。

第四首钢琴奏鸣曲开始了,那是夏夜明亮的月光漫空流泻而下时,在无数片树叶上的弹溅。似乎有一个漫游者在时走时停中喃喃自语,我有一种被隔空抚摩的感觉。不知何时,月光之瀑化成了漫天大雨,在闪亮中缓慢地垂落。我也很喜欢这首钢琴曲,它是舒伯特《降B大调第21号钢琴奏鸣曲D.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