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李贽:中国的路德?(2)

书名: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本章字数:2028

李贽在泉州服祖父丧,他的妻女在数千里之外的辉县靠种田织布为生。那一年河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两个女儿病饿而死,另一个女儿和妻子黄宜人因朋友接济才侥幸活了下来。三年后,他与大难不死的妻女重相聚,“秉烛相对,真如梦寐矣”。他曾有过四男三女,除了大女儿,其他六个孩子都因贫病交困而先后死去。这种恶劣的生活条件一直伴随着他,即使是在礼部司务和南京刑部员外郎任上这十年,他的官俸也是很微薄的,甚至不足以糊口,直到他就任云南姚安府知府后,有了各项“常例”和其他收入,生活才逐渐有所改善。但他似乎很少考虑家人的生计问题,他入滇途中经过黄安,便将其女及女婿留在这里,住在耿定理家的五柳别墅。最初,他想只身入滇,把妻子也留下,但其妻黄氏强要同行,遂“与偕行至姚安”。他并不否认做官的目的就是追逐名利,但他却能“节俭自将而惠不啬己”,袁中道《李温陵传》也说,李贽在姚安任上,清廉简朴,于“禄俸之外,了无长物”,离开姚安时,当地“士民攀卧道间,车不得发。车中仅图书数卷”。他有钱的时候不多,耿定力说:“卓吾艾年拔绂,家无田宅,俸余仅仅供朝夕。”然而,一旦有了钱,“或以千金与人,如弃草芥”,耿定力也说他“乐善好施,不问有余,悉以振人之急”。他刚到姚安时,看到“庙学颓圮”,马上“罄俸以营之”。李元阳还作诗称赞他:“姚安太守古贤豪,倚剑青冥道独高。僧话不嫌参吏牍,俸钱常喜赎民劳。”

李贽在姚安干得不错,上司欣赏,同僚夸奖,士民赞颂,“巡按刘维及藩臬两司汇集当时士绅名人赠言为《高尚册》,以彰其志”。很多人都看出,李贽前途无量,很快就会“加恩或上迁”。但在离知府任职期满尚有数月之时,他却携家眷到楚雄见巡按刘维,请求辞官。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与他在学术上针锋相对的骆问礼,此时正丁忧在家,得悉李贽辞官的消息,复信杨道会,说:“卓吾兄洁守宏才,正宜晋用,而归志甚急。不孝力挽。三年屈首,非其本心,今遂其高矣。士类中有此,真足为顽儒者一表率。近世儒者高谈仁义,大都堂奥佛老而支离程朱,至于趋炎附热,则无所不至,视此老有余愧矣。”很显然,士林对李贽辞官的反应多为理解、欣赏乃至赞赏。然而,家人似乎并不理解他的这种行为。虽说妻子黄宜人是出了名的贤淑,并不反对他辞官,而且表示愿与他同隐深山,但李贽在得到允许可以辞官后,仍滞留云南,不肯动身,让宜人感到十分担忧。顾养谦曾经写道:“及至滇,而先生果欲便家滇中,则以其室人昼夜涕泣请,将归楚之黄安。盖先生女若婿皆在黄安依耿先生以居,故其室人第愿得归黄安云。”李贽后来很感激顾养谦,他在写给焦竑的信中说:“我当时送顾中丞入贺,复携妻室回府,此时已将魂灵付托顾君入京邸去矣。数月间反反复复,闭门告老,又走鸡足,虽吾宜人亦以我为不得致其仕而去而闷也。及已准告老矣,又迟回滇中不去,遍游滇中山,吾岂真以山水故舍吾妻室与爱女哉!”

李贽在辞官的第二年初夏携家眷来到湖北黄安,寄居在耿氏兄弟家里。他有意选择黄安作为终老之所,是因为这里有朋友,生活不用发愁。袁中道《李温陵传》载:“初与楚黄安耿子庸善,罢郡遂不归。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遂携妻女客黄安。”他自己也曾说过:“新邑僻陋实甚。然为居食计,则可保终老,免逼迫之忧。何者?薪米便也。”他们似乎讨论过回老家泉州还是定居黄安的问题,李贽的意见显然占了上风。他说到不愿回乡的理由:“缘我平生不爱属人管……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以宁漂流四外,不归家也。其访友朋求知己之心虽切,然已亮天下无有知我者;只以不愿属人管一节,既弃官,又不肯回家,乃其本心实意。”这个理由,与他辞官时所说“怕居官束缚”是同样的道理,都表达了一种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但问题未能最终解决。黄宜人虽然暂时顺从了李贽的决定,在黄安住了下来,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回家的努力。万历十二年,耿子庸卒,李贽打算离开黄安,到南京去找焦竑,后来考虑到焦竑正丁父忧,生活穷困,未必能招待他,就放弃了这个打算。这时,耿定向之子耿克明想替焦竑在黄安买田置屋,李贽极表赞成,鼓动焦竑前来。他在给焦竑的信中问到妻舅黄屿南是否曾到南京找他,听说黄屿南是来劝他回籍的,他说:“黄屿南自别后便无音信,何从得此无根之语耶!弟欲就兄终老,此心未尝顷刻忘,直以贱内日夕欲归,故尔迟迟未决。”看来,直到此时,李贽都未能说服妻子安心留在黄安,而黄宜人也未能说服李贽落叶归根。万历十五年,李贽决定将眷属送回闽中。他在给曾继泉的信中说:“后因寓楚,欲亲就良师友,而贱眷苦不肯留,故令小婿小女送之归。然有亲女外甥等朝夕伏侍,居官俸余又以尽数交与,只留我一身在外,则我黄宜人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这时,李贽六十一岁,在外漂泊已三十二年。黄宜人终于得以回到久别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