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宋诗(二)

书名: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本章字数:3300

苏轼的写景状物诗以清新自然见称,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该诗描写由晴到雨的变化,具体生动,绘景得神。他善于对人的生命进行思考,在平凡的景色和日常生活中发现深刻的哲理,在诗中能够以精妙的语言托出哲理的思考,把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将哲理蕴含于具体的感受当中,以深长的意味赋予诗歌灵思妙理。

苏轼的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在题材、体裁、主旨、修辞等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创造性,在唐诗之外,为诗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最终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也因此成为宋诗的代表人物。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但他的创作却自有路数。他注重诗歌的艺术手段,讲究作诗的法则,注重诗歌的技巧,用心探究诗的格律、语言、用典、谋篇。即便是天分一般的学生,掌握了他的方法,也可以写出较好的作品,因此他的追随者很多。黄庭坚是江西人,后人便把这一流派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对后代的影响深远,直至晚清,宋诗派、同光体的诗人还在学习他们的技法。

黄庭坚作诗讲究用典,“无一字无来处”是他所追求的境界,然而这并不是对前人作品的简单拼凑,而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对其诗句和典故的运用推陈出新。这种重在模仿的诗风是缺乏创造力的,金人王若虚评黄诗说“有奇而无妙”,可谓一语中的。黄庭坚诗才甚高,仍然作出很多佳句,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可是后来江西诗派的诗人受此影响,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也没有出现杰出的大家。

南宋建立之初,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刺激着南宋人们的心绪,与之相应,南宋的诗坛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英雄主义,从而使宋代诗歌有了新的内容。被称为“中兴四大家”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人成为南宋的第一代诗人,其中又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较大。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一生勤奋创作,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其《剑南诗稿》共八十五卷,收诗九千四百余首,是宋代诗作较多的诗人。陆游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已到了“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的地步。他一生都希望能够收复旧地,抗战复国的主题贯穿他的创作历程。他的诗豪气充斥、悲壮雄放,把爱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高呼:“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诗人表现出一种积极投入的精神。这种战斗精神在他晚年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仍有表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临死之际,他仍不忘收复故国,写下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还写了很多绘景抒情的诗歌,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清新俊逸,饶有韵致,如同一幅乡村画卷展现于眼前。

陆游的诗歌成就很高,在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在社会普遍重文轻武的背景下,陆游以其慷慨激昂的诗歌,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梁启超作《读陆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他形象地描述了陆游诗歌的卓尔不群。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人。范成大的诗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身居官位,面对金人的威胁,诗多抒发爱国热情;致仕以后,悠游田园,诗多农家苦乐。

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具有很高的价值。孝宗乾道六年,范成大奉命使金,途中写了七十二首七言绝句,描写北方的山川文物,抒发故国沦亡之悲,其中一首《州桥》写道:“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它反映了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谴责宋代统治者的昏庸误国,集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范成大最具开创性的是田园诗,他一反前代往往把田园诗写成隐逸诗的做法,以写实的笔法,真实地描述农家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劳动场面,充满泥土和汗水的气息,全面反映农村生活,扩展了田园诗的范围,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是六十首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每十二首为一组,分别描写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的田园生活,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丰富的民俗人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杨万里是个勤奋的诗人,一生作诗过万首,编过诗集九本,他作诗经历了从模仿到独创的过程,到五十岁左右才步入创作的高峰期。他的诗独具个性,用自己的感官感受自然,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写成诗歌,幽黙风趣,灵动活泼,人称“诚斋体”。最能体现他的诗风的是一些描绘自然、抒述人生的诗歌,诗人以口语化的诗句表达情感,于畅俗中显出深厚的功力。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它真切地描写出自然景物相惜相爱、相互依偎的微妙情态,也表现了诗人静观自得的心境。再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幽默灵活的笔调和浅近通俗的语言,使日常平凡的景物充满了机智活泼和明快风趣的意味。

南宋后期是宋诗走向没落的时期,诗人吟咏的仍是“爱国”与“田园”两个基本主题,然而更多显出的是悲怆的情怀。南宋后期的诗人,无论是稍早的四灵诗派,还是晚于他们的江湖诗派,大多取法晚唐诗人,专工五律,眼界较低,诗境狭窄。

“四灵”指的是永嘉的四位好友——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活动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因为他们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被称为“四灵”诗派。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的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所以《四库提要》指出:“四灵之诗,虽镂心鈢肾,刻意雕琢,而取径太狭,不免破碎尖酸之病。”“四灵”的才气、学识都不如中兴四大家,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是由于受到当时著名学者叶适的称赞而名噪一时,连带整个诗坛诗风也为之一变,直接影响到稍晚的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大多是布衣,也有一些下层官僚,他们并非一个严格的团体,也没有一个公认的领袖,甚至很多人互相并无来往,只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由于他们的身份、创作取向基本一致,当时临安的书商陈起把他们的诗刻在一起,题名为《江湖集》,江湖诗派的名称也由此而起,较为著名的有赵汝燧、刘克庄、戴复古等人。他们的眼界比“四灵”开阔,诗风更加灵活,同时也包含着王朝末期的悲凉。江湖诗人最擅长的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其诗字句精丽,长于白描,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形象有趣地描写了充满生机的春色。

南宋王朝的灭亡是一段极为惨痛的历史,诗坛也充斥着悲怆颓败的气氛,不过南宋灭亡前后,一些政坛人物如文天祥等人写下了悲壮激昂的诗歌,如《扬子江》《南安军》等,给将亡的宋诗留下了最后一道辉煌!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人。他早年的诗歌比较平庸,艰苦的战斗和苦难的命运使他的创作出现了升华,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他的诗集名为《指南录》,取自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明他念念不忘宋室,力图恢复故土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著名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诗人的真实情感和人格力量的崇高,成为中国诗史中的优秀篇章。

宋元之际,大批遗民诗人发出了兴亡之际的感叹,他们或写沉痛的故国之思,或写悲愤的家园之情,或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或表现失却故国的怅恨情思。如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林景熙的“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等。时代的巨变,使得许多文人无法再沉浸在恬淡闲适的人生情趣中,也无暇在追踪古人的风格技术和雕琢字面中悠然吟唱。于是,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抒写自然涌发的“哀”与“愤”的情感,成为宋元之际遗民诗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