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词全称为“曲子词”或“词典”,简称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而创作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早期的词多从五、七言诗脱胎而来,句子长短不齐,所以也叫作长短句或诗余。在歌唱中,又有多种词调,称为词牌,也就是当时的歌谱。词有小令和慢词之分,小令在二三十字至五六十字之间,慢词则可多达一二百字。词兴起于唐末,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达到全盛时期,呈献出空前繁荣、多姿多彩的面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北宋前期、北宋后期和南宋几个阶段。
北宋前期的词风大体沿袭晚唐五代婉约艳丽的风格,词人受前代“花间派”的影响,创作内容多为樽前花下,风格“香而弱”,形式多为小令。直到真宗、仁宗时期,才出现了晏殊、柳永、欧阳修等文学名家,词的风格逐渐向深俊拓展,词体进一步诗化,柳永的慢词更是体制上的一大开创。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人。他是一个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到京城应试,经常出入教坊青楼,以擅长填词闻名。多次科考失败后,他在词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从此浪迹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全力作词。柳永经常流连于歌场酒肆,与民间艺人、歌伎、下层市民关系密切,对下层人民的生活非常了解,他把流连歌肆的日常感受用词表现出来,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世俗情感。同时,柳永又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文人,在谋篇、修辞、造句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这使得他的词表现出俗中带雅的趣味。《望海潮》《鹤冲天》《木兰花慢》《透碧霄》《雨霖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雨霖铃》描写词人离开汴京时与恋人难舍难分之情。上片渲染秋日离别的悲凉氛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片设相别后的孤寂心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将离别时的伤感、难堪与离别后的凄凉、孤苦交织在一起,不论是由景生情,还是化情为景,都能达到自然交融、无迹可寻的妙境,手法高妙。柳永的词雅俗共赏,在当时广受欢迎,每作新词,天下人争相歌咏,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长期的奔波漂泊生活,使柳永对旅途生活感触颇多,他也因此写下了大量羁旅行役词。这些词中往往将途中景色与厌倦流浪、思乡之情相连,如《八声甘州》。该词上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下片触景生情,描写乡思的凝重,“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整首词情景交融,曲尽其妙,一代文豪苏轼也对这首词大加推崇,称其“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对词的最大贡献是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一改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慢词也成为词作的主要体裁之一,增加了词的内涵,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他著有《乐章集》,在词的题材、体制、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他之后,词的各种体制开始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都蔚然风起,宋词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的。不过柳永及其以前的词人,大多在伤春、悲秋、欢饮、离别、相思的圈子里打转,意境狭窄,他们的作品柔美婉转,被称为“婉约派”,这一流派影响很大,以后的周邦彦、李清照都属于这一派别。
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的词既洗刷了晚唐五代词的绮艳遗风,也不同于柳永“风味”,而形成“自是一家”的风格。苏轼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词的诗化、散文化的过程,词的题材、主旨、表现手段都逐步向诗、散文看齐,词的境界扩大,取材范围更加宽广,表现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后人评价他的词“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的词包含各种风格,豪迈奔放、委婉清丽、洒脱狂狷都有所涉猎,然而被人广为称道的还是他的豪放词。这种词突破了传统词在取材上“花间”“樽前”的壁垒,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山川景物、纪游咏物、感旧怀古都成为词的重要题材。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荡气回肠。
他的爱国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上阕写太守出猎时的狂放姿态,下阕抒发渴望立功疆场的报国豪情,与柳永那种“无语凝咽”的恋歌形成鲜明对比。
苏词还善于借景寓理,表现深沉复杂的人生感慨,形成清空旷达的风格。如怀人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上阕由幻想而落于留恋人间,表达词人对人生出处的思索过程;下阕转写人间悲欢离合,由伤别转为劝慰对方。全词风格清奇而健朗,跌宕生姿,以至时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有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周邦彦与柳永相似,是一个风流浪漫的词人,他的词大多是慢词,善于铺叙,语言丰富精致,内容不出艳情咏物和离愁别绪。周邦彦集北宋词之大成,他重视词的音韵声调与乐曲的配合,讲究格律,注重通过周密的布置使结构更富变化,言情体物更为精巧、缜密、典雅。他的名作《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悽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咏柳、离别、征途依次展开,前后照应,曲折缜密,构思精巧,为一时绝唱。周邦彦集各家之长,他的词,章法更多变化,音律更加严格,语言更加典雅,代表了婉约词走向典雅工巧的趋势,后人赞他“千古词宗,自属美成”。
靖康之难给宋代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也随之受到很大影响。南宋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这时的词作也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特点,词人多在词中倾诉国破家亡的悲痛、收复故地的豪情和以身许国的英雄主义。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词坛巨匠,后人评论中所言的词中的豪放派,也正是在南宋初年正式形成的。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辛弃疾把词艺术推向辉煌的高峰,他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与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是文武兼备的英雄,下笔自有一种英雄气概,他的词充分表现出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情怀,不论是豪勇还是悲壮,激励还是怨愤,都显示出南宋初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他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悲壮豪迈,感人至深。辛弃疾还有很多以评议时政、陈述恢复大业为中心内容的词,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对南宋后期词人以词为抗争社会的武器有着直接的影响。
辛弃疾全力填词,宋代以诗为词的倾向在辛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的所有主题、手法都在词中出现,这种创作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散文、骈文、民间口语也都被他引入词的创作中。辛弃疾以文为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词人,是豪放词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影响深远,“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形成了“豪放词派”。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创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靖康之难前,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过着幸福的生活,词中充满愉悦的气氛,以《醉花阴》为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靖康之难以后,国破家亡,丈夫死后她更是过着“飘流遂与流人伍”的生活,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词中充满浓重的感伤情调。如《声声慢》开首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描写她孤寂无依的情形和处境;下片触景生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充满凄婉的情调。
前代婉约词人多从男性角度来揣摩女性心理,总觉虚假,而李清照则从女性身份出发,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扩大了词的情感深度。她的词语言生动晓畅,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独具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南宋后期,国力日衰,词作中也少了前辈的豪情,更多的是偏安王朝的哀婉凄清,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词人是姜夔。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他在词的题材内容上没有多大的创新,仍沿袭周邦彦的创作道路,多写自己的身世和情场的失意,倒是在创作手法上,他进行了新的尝试。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一直是雅俗并存,到姜夔则彻底变俗为雅,他的词文字典雅,精于雕琢,下字运意,都力求淳雅,不用俗语俗字,格律森严,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在他之后,词的发展走向了雅致化。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姜夔词派在南宋末年影响很大,后代词人大多受其影响,成就较高的有史达祖、吴文英、周密、张炎等人,不过他们在创意上没有大的作为,只是在艺术手段上各有特点,最终没能成为大家。
南宋后期的词坛,随着王朝的没落而调苦音哀,唯有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词,雄壮激昂,唱出了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正气,也奏响了宋词的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