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1)
【原文】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译文】
啮缺问王倪,问了四次,王倪都回答说不知道。啮缺因此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去告诉蒲衣子。蒲衣子说:“你现在知道了吗?有虞氏不如泰氏。有虞氏还心怀仁义以笼络人心,虽然他也能得人心,但是从来没有超脱出外物的牵累。泰氏睡觉时呼吸舒缓,醒来时安闲自得,任人家把自己称作马,或是称作牛。他的心智真实无伪,他的品德纯真高尚,而从来没有受过外物的牵累。”
【原文】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译文】
肩吾拜见狂士接舆。狂士接舆问:“日中始对你说了些什么?”
肩吾说:“他告诉我,国君凭自己的意志制定颁布法度,人民谁敢不听而归从呢?”
狂士接舆说:“这是虚伪骗人的做法。他这样去治理天下,就如同在大海里凿河道,让蚊虫背负大山一样。圣人治理天下难道是用法度来约束人们的外表吗?圣人是先正自己而后感化别人,使人们各尽其所能罢了。鸟尚且知道高飞以躲避弓箭的伤害,鼷鼠尚且知道深藏于神坛底下以避开烟熏和铲掘的灾祸,你能够说鸟和鼠是无知的吗?”
【原文】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译文】
天根游于殷阳,走到蓼水的岸边,恰巧遇到无名人,他问无名人说:“请问治理天下的方法。”
无名人说:“走开!你真是个鄙陋的人,为什么要问使人讨厌的问题呢!我正在和造物者伴游,厌烦了就乘着像鸟一样轻盈清虚的气流,飞出天地四方之外,遨游于无何有之乡,安处于广阔无际的旷野。你为什么要用治理天下这样的梦话来扰乱我的心呢?”
天根又问,无名人说:“你的心神要安于淡漠,你的形气要合于虚寂,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夹杂私心成见,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原文】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译文】
阳子居拜见老子,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敏捷而刚强,认识事物深刻清楚,学道精勤不倦。这样可以和明王相比吗?”
老子说:“这样的人在圣人看来,不过就像有才智的小吏为自己的技能所累,劳苦形骸而惊扰心神。而且,虎豹因为皮毛华丽而招人猎杀,猿猴因为敏捷、猎狗由于会捉狐狸而被人捉到拴住。这样可以和明王相比吗?”
阳子居惭愧地说:“请问明王是怎样治理天下的?”
老子说:“明王治理天下,功盖天下而不归功于自己,教化施及万物而人民却不觉得有所依赖,他虽有功德却不能用名称说出来,他使万物各得其所,而自己立于高深莫测的地位,游于虚无缥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