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知识储备(2)

书名: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本章字数:1859

抄读经典,博观约取

东坡勉励落第的安惇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自己读书很专心,不受外界的影响:“我昔居家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他指出读书的要点:自制、深思,而且要熟读。经典的书,都值得一再阅读。

曾慥《高斋漫录》记载,有一次苏洵去见提拔过他们父子的张方平。

张方平问苏洵:“贵公子最近在读什么书?”

苏洵回答:“在重读《汉书》。”

张方平觉得奇特,说:“《汉书》要看两遍啊?”

苏洵回家后,告诉了东坡。东坡说:“世间还有人读了三遍《汉书》呢!”

东坡不仅重读《汉书》,还手抄《汉书》。南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记载,东坡在黄州时告诉友人朱载上,自己正在抄《汉书》,这已经是第三遍了。他说的“抄”,还有背诵的意思。第一遍写文章开头的前三个字,第二遍写前两个字,第三遍写第一个字。他还让朱载上测试他看看,果然东坡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抄书为熟记。无书可读的时候,借书来抄也是一种办法。东坡称陶渊明和柳宗元是他的“南迁二友”,是陪伴他谪居南方的心灵解药。东坡在儋州写信给程秀才说:

儿子到此,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呵呵。老拙亦欲为此,而目昏心疲,不能自苦,故乐以此告壮者尔。

当时随侍东坡的是幼子苏过。苏过借了两部书来抄,东坡说儿子成了暴发户啦!他虽然也想抄书,无奈年龄太大,应付不了。幸好他抄书的功夫传授给了儿子,后继有人。

“八面受敌”,主题阅读

东坡的侄婿王庠向他请教读书要诀,东坡的回信提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段文字常被引用,作为东坡读书法的代表,可惜人们往往断章取义,甚至误解了东坡的意思。我们先看看东坡是怎么说的:

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东坡表示:

第一,读书要多读几遍;

第二,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想通过读书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这样学有所成以后,来自八方的问题都可以各个击破。

东坡的见解,就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谈到的四个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东坡尤其对主题阅读深有体会。

有人把东坡的这段话概括为“八面受敌法”,我认为“八面受敌”只是形容想象中遇到的情况,不是方法。东坡要我们一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或同类问题,不是要八面攻击、威风八面、打败敌人、扬扬得意。

还有,东坡说这种读书方法是不能速成的。“可笑可笑”不是说这种笨方法很可笑,而是他的谦虚语气,呼应他第一句说的“卑意”,东坡的意思是:愚以为,这种按部就班的办法很慢啊!你就参考看看吧。

明代的杨慎把这种读书方法与东坡抄《汉书》的事结合,编出了东坡三读《汉书》的步骤,这是后话。我想补充的是,目前,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信息,我们可以运用东坡的这个读书方法,过滤出正确、可靠的信息。

学以致用,厚积薄发

东坡重视活学活用,他小时候跟着母亲学《后汉书》,读到范滂的传记,范滂不肯与奸党同流合污,最后慷慨赴义。东坡问母亲:“我长大了以后也像范滂一样,做个有气节的人,哪怕年纪轻轻就死了,母亲同意吗?”

程夫人赞许地说:“你愿意当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当范滂的母亲?”

在《稼说送张琥》里,东坡谈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思是:精要地多读书,积累学识以后逐渐发挥。东坡善于创造性地转化所学的内容,他在给王庠的信中谈到的“八面受敌”,便是得自《孙子兵法》的启发。《孙子兵法·虚实篇》说: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敌人现形而我隐藏,我专一集中力量;敌人力量分散,于是我能够取胜。

多读、抄写、背诵,为东坡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周边的同僚也十分佩服。北宋哲宗元祐年间,东坡兄弟在朝为官,苏颂和刘攽对苏辙说:“我们年轻时读的书,老了就忘了。”

苏辙说:“是啊!”

刘攽说:“我看您的文章,还是记忆敏捷呢!”

苏辙说:“哪里!哪里!”

苏颂和刘攽都说:“我看您兄弟俩,下笔引经据典都很精切,真是好记性啊!”

这个故事记载在苏辙的孙子苏籀的《栾城遗言》里。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苏颂和刘攽大概不晓得东坡兄弟的秘诀吧。

思考练习

你对东坡的读书习惯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读书的秘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