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六章 四二年间花落尽,南朝青史岂成灰——南朝终局(4)

书名: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本章字数:3047

梁武帝很快又决定与东魏通和,在外交上采取亲近东魏、敌视西魏的政策。536年南梁就与东魏确立和好,也曾出兵攻西魏。这是个注定失败的外交与军事作为,因为西魏—北周这个政治系统,在南北朝后期是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表现为胡、汉融合,团结一致,朝气蓬勃;东魏皇帝则只是傀儡,完全被建立北齐的高氏家族控制,而北齐则昏君、乱君、暴君辈出,充满暮气沉沉的腐朽之象。北方分裂后,西半部一直在努力发展,后来居上,渐渐超越东半部。梁武帝显然无法看清两个北方政权的本质,也忘记“远交近攻”的战略原则,贸然决定与起初比较强大的东魏合作,结果随着东魏—北齐的江河日下,原来的规划成为泡影,还使西魏—北周有充分的理由与借口南侵,最后处理侯景问题失误,终于轻率越过“不归点”,使南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之间形势的消长属于北朝历史,将在《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中另行叙述,但西魏—北周兴起的实务面原因,在于它的领土一直不断扩大,实力才能不断增加。西魏—北周增加的领土,又几乎都夺取自南梁,这就与侯景之乱有关。侯景之乱一起,南梁陷入分崩离析,萧氏皇族各怀鬼胎,表面摆出姿态讨伐侯景,却铆足全力争取下一任南梁皇帝的位置,内斗不已。历史的规律是,内斗激烈时,有人会引进外来势力助阵,西周末年申侯引进犬戎攻打周幽王时早已如此,南梁的皇室子弟果然也照办,西魏遂有机可乘,应邀助战,结果当然是得胜后鸠占鹊巢,将荆州、巴蜀纳入版图,还俘虏了大批南梁人口与颜之推这样的才智之士充实本国,从此成为地广人众的大国,三国原有关系受到根本性的破坏,进入新阶段。如果将这段历史与战国时秦国夺取四川、湖北后,终于有能力消灭南方霸主楚国比对,二者相似之处也甚为惊人。

侯景之乱后,南梁的残余力量退缩到荆州一隅,南朝西部其他地盘都被西魏吞噬,南陈则在长江下游建立,不久北齐篡东魏,北周篡西魏,于是形成南北朝末期四个政权并立的状态,也是第二次三国时期的后半段:

北齐:占有黄河流域东部,国力仍最强。

北周:占有黄河流域西部关中地区及前身西魏取得的荆州、巴蜀,足以与北齐抗衡。

南陈:占有长江下游。

后梁:仅有江陵城附近之地,为西魏、北周的附庸,不具影响力。

在北方,577年北周灭北齐,代表北朝政权由分裂而再度统一;汉人杨坚建立的隋朝随即在581年篡北周建国,代表北方的胡汉民族经过将近三百年的冲突斗争后,至此终于融合,占人口多数的汉人再度出任北方的皇帝,一个新时代正式来临。南陈这个悲剧性王朝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与中国历史大势。

花开花落不长久,景阳宫井又何人:后庭花里送南朝

南朝尾声:南陈

南陈由陈霸先建立,是南朝第四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王朝。其独特之处有:

1.陈朝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的灭亡就是南朝的终点,南方终于并入北方。

2.陈朝是南朝唯一由南方本地人建立的政权。

3.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政权。

4.陈朝建国于侯景之乱的大破坏后,先天环境最差。

5.陈朝在南朝中疆域最小,失去荆州、四川,仅保有长江下游。

陈朝建国于南朝侯景之乱的大破坏、大失地之后,领土有限,先天不足,所以南陈的历史充满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南陈在北方分裂局势中的权衡轻重与在敌强我弱之下绝望的狂欢,可以说从头到尾都带着悲剧的色彩。这个悲剧性的国家在北方分裂时,尚可在北齐、北周的对立中存活,等到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双方实力悬殊的现实立即暴露,南朝的终局也在我们眼前清楚展开。

南陈并非没有努力过。创业君主陈霸先一生征战,从偏远地区广州兴起,极为不易。他的继承人陈文帝励精图治,国家才告稳定,江南也才能逐渐得到部分恢复;其后陈宣帝在北周、北齐的战争中采取远交近攻之策,与北周结盟,举兵北伐,战败北齐,将国境线推进到淮河南岸,成为陈朝的鼎盛时期。可是本为弱小一方,火中取栗的冒险毕竟可一而不可再,不久北周灭北齐,当南陈想乘北齐灭亡的空隙继续推进时,已经统一北方而且锐气正盛的北周岂能允许?果然南陈轻易被北周击败,淮南再度丧失,注定壮志难酬的陈宣帝不久死去,留下一个陈后主,面对日薄西山的南朝终局。

南陈虽居于南朝末叶,但皇室与世族仍然赞助宗教活动与艺术创作不辍,当时的绘画、书法、音乐、诗作、佛法都极为兴盛,达到南朝的高峰。南陈保存的南朝文化,成为隋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征服者隋炀帝,一见之下都被深深吸引,甚至无法自拔,开凿大运河即与此有关。南梁时菩提达摩与梁武帝的故事世所周知,然而就在侯景之乱前夕,另一位印度高僧真谛也来到南朝,辗转南方各地,并以二十年的时间,译出佛教的经、论、纪传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尤以《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的翻译影响最大,开启南朝佛教的“摄论学派”,也是南陈时佛教发达、佛教哲学发扬光大的代表。

后庭花里送南朝

从唐朝开始,南朝的末路成为诗人墨客吟咏的题材,如: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后宫

唐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玉树后庭花

宋 曾极

结绮临春成草莽,繁华都入暮烟中。

后庭玉树迎秋色,犹带张妃脸上红。

读南史杂咏 十首之九

清 丘逢甲

琼花璧月唱群僚,天堑长江王气消。

谁信官奴桃叶曲,早留遗谶送南朝。

这些著名的诗词都导源于:

玉树后庭花

陈 后主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南朝宫体诗的压卷之作,达到宫体诗的最高水准。此诗一出,注定成为南朝的亡国之音,却也是后人创作灵感的来源。

“后庭花”本是花名,因江南多栽培于庭院而得名。后庭花有红、白两色,白花盛开时满树如玉,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南朝乐府民歌中有《后庭花》曲,又名《玉树后庭花》,是乐府民歌中的一种情歌。陈后主陈叔宝为此曲填上新词,在宫中演唱,成为当时陈朝的宫词。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诗以宫廷的景色起头,转过一圈后,带到主角的艳丽嫔妃身上停住,电影拍摄手法也不过如此。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这一句描写美艳嫔妃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如何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显然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欲拒,还是接驾时的“笑相迎”还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第三句与起首呼应,以美人比花,又以花拟美人,描绘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为陈后主流连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脚。“妖姬”二字更说明陈后主的后宫是绝对的“重色不重德”。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末句笔锋一转,作者陈后主蓦然点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哀愁意味,时人都认为是不祥之兆,却充满时不我与、及时行乐的无奈与颓废美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陈后主是个不及格的皇帝,却是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诗人。陈后主只图享乐,不问政事,使国家衰败、人民困苦,已经放弃“善”;面对新兴隋朝的雷霆万钧之势,不理不睬,继续一味享乐,甚至也忽略了“真”;于是,在《玉树后庭花》里,仅余下畸形的“美”得到绝顶的展现。

在南朝即将落幕之际,《玉树后庭花》绽放出六朝岁月的最后一抹余晖,美丽又绝望地没入隋唐天际。

对南朝的探访至此结束,本书愿以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诗作为南朝美丽与哀愁的终曲:

金陵怀古

唐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我们北朝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