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技术知识,那不是哲学:机心与智慧的区别(2)

庄子的门人记载这则故事,或多或少有批评儒家追求事功的意思,但估计写作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两千年之后儒家已经没有那么风光,但机心却俯拾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我们不仅设计出了各种代替我们劳动的机器,还设计出了代替我们自身的机器人。2022年,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后者迅速以惊人的语言理解能力火出圈。而在更早的2017年,由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研发的一个被视为女性的机器人获得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籍,成为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不少人随之开始担心,科幻电影《终结者》描绘的噩梦是否终将变成现实。不过,让我有些忧虑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个机器人公民的名字不是别的,而正是索菲亚——早已被东西方先哲批判过的那种对于具体知识和技术的迷恋,在今天仍被视为智慧。

众所周知,机器人制造被称作“人工智能”,“intelligence”的原义和“Sophia”有类似之处,但比后者的含义要狭窄,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不过这个强调恰好满足了古希腊智者的自我定位,于是除了“Sophists”,他们还称呼自己为“有知之人”。从“有知之人”自称智者,到智能机器人被命名为索菲亚,人类似乎总有一种倾向,即把智慧理解为技术的突破与利益的获得。

当然,这不是理解智慧的唯一倾向,在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教义中,“Sophia”含有一种神圣的意味,常被用以形容神的“圣智”。在我的故乡便有一座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它被称为“圣·索菲亚教堂”。在我的记忆中,相比于教堂,儿时的我更加感兴趣的是教堂广场前飞走又落下的鸽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游人。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自觉关注似乎也遥契着基督教从神圣转变到世俗的历史。

马克斯·韦伯在他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就提到了新教的现世禁欲精神触发现代经济活动的形成,新教徒们通过世俗工作来完成上帝的指示。尽管马克斯·韦伯说,物质上的享乐和精神上的苦修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融合,但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即使在庄严的宗教中,智慧也会朝着实际功效的方向发展。

生活在19世纪的尼采把这种发展描绘成从晨祷到晨报的转变,晨祷意味着人们的智慧来自聆听上帝的启示,而晨报则意味着人们的智慧来自寻找信息与机会。不过在尼采看来,传统信仰的丢失未必是什么坏事,如果某种传统正在束缚着我们对生命的探索,那么打破这种传统就是必须的。所以尼采那句著名的“上帝死了”,并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是对宗教的哀叹——恰恰相反,尼采在这里表达的是,只有否定我们人生意义的上帝消失了,我们自己才能成为上帝,成为主宰自身的力量,积极地证实生活的意义。

不过问题在于,在神圣智慧向技术智慧转化的过程中,宗教那种出世的禁锢虽然被打破了,但生活本身的意义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尼采笔下的强者或超人是敢于“危险地生活”的人,是即使把自己的人生重复过上无数遍也会寻找到其中精彩的人。而把技术作为智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正与之相反:为了功效最大化,他们必须保证集体的共同协作。换句话说,他们甘愿做一个不去表达自己的螺丝钉。列奥·施特劳斯就曾对这种完全技术化了的现代生活做出尖锐的批判:“它意味着人类在最低水准上的统一、生命的完全空虚、毫无道理的自我不朽学说;没有闲暇、没有专注、没有崇高、没有淡泊;除了工作与休闲,一无所有;没有个体也没有民族,只有‘孤独的一群’。”

孤独确实是任何医疗技术都无法治愈的现代人的通病。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把月薪再提高一些,但这种工作上的智慧未必适用于幸福感的提高。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索菲亚披着不同顾客喜欢的外貌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会因为这种拟人化的陪伴而减少孤独吗?在这一问题得以验证的时刻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认识到,施特劳斯所指出的那种被技术智慧支配的现代生活的空虚并非问题的全部。假如牺牲个体的自由可以换来集体的共同利益,那么一部分人或许可以接纳上班时的严苛和下班后的无聊——毕竟这种严苛与无聊要比升不了职、买不上房的焦虑更容易忍受。但是,如果对于功效的服从与对利益的计算会导致人类全盘的灾难,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这种对于技术智慧的依赖了。

当代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提醒我们,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屠杀行为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做与本性相反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在本质上是对某种政策的执行和对某个政府支持的回应,这恰恰是我们人性笃信功效的结果——我们只知道自己做了一颗螺丝钉,却没有意识到这颗螺丝钉被钉在了毒气室的开关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齐格蒙·鲍曼认为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的惨剧,是追求技术与功效的现代性的结果。

只不过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把智慧理解为知识与技术,是对功效与利益的现实性追求。这绝不是现代才发生的事情。在被认为败坏人心的智者那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把智慧放在实用层面的弊端。不过,除去实用层面,我们还可以在什么层面认识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