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做生活的观众:智慧、灵魂与哲学家(1)

前面我们讨论了智慧的本义,既谈到了抽象的睿智,又谈到了具体的技术知识。在充分认识到试图以具体的技术知识来理解智慧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后,我们是时候跳出智者为人类留下的阴影,看一看从抽象的层面,智慧能否带来一些真正的价值。

理解智慧在抽象层面的含义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我们可以借助第一个使用“哲学”概念的人的谈话,从侧面看看哲学所爱的智慧是否和上述的实用技能有不同。这也会使我们更快地回到本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毕竟,我们到目前为止仍然期待能从哲学的名字中套出一些哲学的秘密。

据说,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如果你一定要追问这个说法来自何人,我必须承认这是法国哲学家马里旦的说法。而马里旦的这个判断似乎来源于一个未必靠得住的记载——3世纪古罗马时代的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我之所以认为这个说法未必靠得住,是因为拉尔修明确表示自己也是听别人说的。现在请大家按捺下追查连环传言的冲动,暂时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看看它到底说了什么。

拉尔修记载,弗里乌斯的僭主勒翁问毕达哥拉斯他是谁,后者回答说,自己是“哲学家”。在这里,他第一次用了“哲学”概念。为了使勒翁听得明白,毕达哥拉斯又补充说,生活就好像一场盛大的宴会,有的人来是为了赢得奖赏,有的人来是为了做生意,但最好的人是来做观众的。最后,毕达哥拉斯总结道,有奴性的人生来就追逐财富,但哲学家追求的却是真理。

通过参加宴会的比喻,我们可以看到毕达哥拉斯用三个标准区分了普通人与哲学家:参与还是观看,有奴性还是没有奴性,追求财富还是追求真理。这三个标准之间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哲学家之所以能在外观看生活,是因为他不受奴性的驱使;之所以不受奴性的驱使,是因为他生来就追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观看生活、打破奴性、追求真理就是哲学,或者是毕达哥拉斯眼中的哲学。

观看生活就是和生活保持距离,不陷溺于某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当然,这并非要让某个为客人服务十几年的理发师辞职,转行去当开发软件的程序员,而是说:无论以何种身份生活于社会中,我们都要认识到,在当下的生活背后存在着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可以决定我们如何生活,但反过来,当下的生活不能决定真实的自己。就好像电影《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一样,用爱与勇气把苦难的生活解构为一场游戏,让家人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世界本有的色彩。所以,超越到具体的生活之外,可以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由地做自己的主人。换句话说,远远地观看生活,才能不被生活遮掩住;而冲破这种遮掩的过程,就是寻找真理的过程。

按照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词源考证,古希腊语的“真理”由表示否定性的词头“a”和表示“遮蔽”的词干“letheia”构成。这样一来,“真理”的本义就是“解蔽”。海德格尔认为,普通人总是庸庸碌碌地存在于非本真的状态中,即陷溺于生活。只有通过不断地解蔽,他们才能存在于最本质的真实状态中。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还特别区分了aletheia和truth :前者是关于人的存在,是关于如何解蔽、如何敞开自我而使本真呈现的真理,后者是关于和事实一致的正确的陈述。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就是truth而不是aletheia。尽管后来有一些学者也从词源考证入手,认为“letheia”不是“遮蔽”而是“隐藏”,但是这仍不妨碍我们理解海德格尔想要表达的那种观点,即在解蔽中发现真实的自我。

巧合的是,在比海德格尔更早的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荀子也写下了一篇文章,名曰《解蔽》。他认为,普通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总是被片面的事物所遮蔽,不能认识真正的道理:“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保持心的“虚壹而静”,“虚”是说心不被任何成见所占据,“壹”是说心不因客观世界的繁杂而分散,“静”是说心不为感情的流动所影响。荀子提出的“虚壹而静”,即使没有海德格尔那种对人的存在的关注,也仍从认识的角度说明了从具体的现实中脱离出来、保持心灵自主性的必要。所以无论是“虚壹而静”还是“解蔽”,我们都能从中看到毕达哥拉斯所说的“做观众”的意味。

毕达哥拉斯为什么会在“做观众”或者说与生活保持距离的意义上使用“哲学”这个概念呢?恐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神秘主义的宗教信仰。当然这里所说的“宗教”指的是古希腊的原始宗教。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农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祖先的生存方式,让他们从活在当下的食物寻找与采集,转变为活在未来的食物种植与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人不再随机地等待自然的给予,而是开始利用自然,创造有序的、可预见的生产链条。随着与外界的互动进一步加强,人需要一个机制去保证这种互动的有效性。于是,借助神秘力量的祈神行为便出现了。在这个意义上说,神最初是一种媒介,代替人去和自然交流。人们之所以需要和自然交流,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相信,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灵魂。所以要吃一棵树上的果子,当然要经过这棵树的同意;如果某个先民爬到树上摘果子时失足摔下,那么这很可能会被解读为这棵树在表达拒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