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是水吗,是火吗: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万物本原(1)

思考“万物从何而来”,是人类理解外在世界最基础的思维机制。在神话时代,人们试图弄清诸神从何而来;在哲学诞生之后,人们思考万物从何而来,并由此产生了作为万物起源的宇宙秩序的观念。

神话或宗教对“从何而来”的探索与哲学的思考有什么不同呢?在这一章我们将会看到,哲学对“从何而来”的追问已经上升到了辨想的层次,它所得出的结论虽然和神话或宗教一样不能够被经验证实,但却可以通过延伸观念的论证与补充而加以巩固或驳斥。换句话说,幻想和辨想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可以对答案进行反思,是否可以在原有答案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更深入或全面的思考,从而得出新的答案。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在对宇宙法则最初的哲学思考中不停地变换着答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方哲学最初是如何在这些答案中形成自身的。

在第一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为了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而用天文学知识预测橄榄丰收时间的泰勒斯,他被后人追认为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其原因便是,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他是第一个从非宗教的角度思考万物从何而来的人,并给出了一个答案:水——万物由水生成。尽管现在看来,这个结论完全不符合常识,大概除了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的贾宝玉能够部分同意,绝大多数人都会反对这种观点。

不过,就像我刚刚强调过的那样,分析一个哲学观点,重点在于考察它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而不在于结论本身是否符合当代人所认知的经验事实——毕竟,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文明程度去苛求古人。学习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克制自己对于某个结论大惊小怪,而要把考察的重心放到得出此结论的过程上。这在了解早期哲学时尤为重要,因为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彼时,哲学家凭着辨想很可能得出一些违反事实的结论。这个时候便需要我们报以同情的理解。

不过,理解泰勒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们现在只知道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此有过推断,认为泰勒斯观察到所有的种子都需要水才能生长,于是有了这种想法。水确实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生命之源。泰勒斯所在的城市米利都是古希腊著名的港口城邦,海洋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他把水作为思考对象的可能性。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泰勒斯对哲学的贡献,在于他对“万物从何而来”做出了非宗教意义上的思考,这个思考要求人们在神灵之外找到一个更高级的存在,来体现宇宙法则的作用。

泰勒斯的这种思考方式立刻引起了西方哲学史的第一股思潮。很快,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就沿着老师的足迹走到了下一站,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万物来源于阿派朗。在中国一些介绍西方哲学的书籍中,阿派朗有时被翻译成“无定形”。apeiron在古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无限的”“无边界的”“不受制约的”“不能规定的”,从这些含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阿那克西曼德希望用一个概念来表达我们无法理解的高级存在,而“无定形”只是从形状这一个方面表达了阿派朗的不可规定性,所以我认为还是直接对apeiron进行音译更能保留它全面的不可知性。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如果像泰勒斯一样主张万物来源于某种具体的现实事物,那么这个现实事物就很难具有普遍的连接性来说明它与万物的关系,比如坚硬的铜铁如何从柔软的水中生出。于是阿那克西曼德塑造了一个完全抽象的、不可认识的存在,并给这种存在赋予了一个名称:本原。“本原”可以看作西方第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自觉地思考万物的开端,并把这个开端用新的名称表达为超越经验世界的高级存在。从此,人们对“万物从何而来”的思考就更加规范地转化为“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个不可规定的高级存在,万物不断从中出出进进,完成自己从出生到毁灭的过程。他的观点启发了他的朋友阿那克西美尼,不过后者认为把阿派朗规定为本原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本原过于抽象,无法真正说清万物究竟是如何从中产生的。于是阿那克西美尼综合了泰勒斯与阿那克西曼德的两种意见,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气——它比水抽象,又比阿派朗具体。更重要的是,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变成万物的过程:随着气的不断凝聚,云、水、土、石等依次出现,而当气消散时又能变为火,这些元素又通过各种组合构成万物。

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一起组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对本原的思考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问题:其一是要确立一个能代表万物来源的抽象存在,其二是要规定一个能解释万物从本原中产生变化的过程。这两个问题也使得之后的哲学家在探讨本原时产生了不同的侧重。

比如,生活在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就是第一批专门探讨万物变化的哲学家的代表。他说:“世界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分寸燃烧和熄灭。”很多哲学研究者根据这句话把赫拉克利特的结论归结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但如果对他了解得更多一点就会知道,赫拉克利特经常用别人搞不懂的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被称作“晦涩者”,所以他所说的“活火”很可能只是一个比喻,否则很难看出他与泰勒斯除了偏好不同有什么思考上的进步。从赫拉克利特留下的残篇看,他想表达的内容似乎是,万物持续不断地瞬息万变,比如他认为每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还认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他看来,事物的变化是因为其不停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就好比天晴了之后会阴,阴了之后还会晴一样,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