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万物变化的认识系统:八卦(1)

在中国的古籍中,最早提到五行说的是《尚书》中的《洪范》。洪有“大”的意思,范有“法”的意思,所谓“洪范”,就是治理国家最大、最宏观的法则纲纪。据说这一篇是商朝覆灭之后,箕子向周武王讲述治国之道的记录。箕子是纣王的叔父,商末的忠臣,屡次进谏无果,还被纣王囚禁起来。周克商之后,箕子被放。

从他向周武王讲述的“洪范”可知,治国之道的第一点就是要了解五行理论。在《洪范》中,箕子说道,自己如此重视五行,是因为五行乃大禹治水时上天赐予大禹的秘理。这个说法显然比当代学者用“五星”或“五材”解释五行的来源更加充满浪漫的想象。不过,我在这里叙述箕子的观点,主要是想引出与五行起源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八卦。八卦与五行一样,充满了天赋的神圣性,这就是古书里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

所谓“河出图”,是传说上古时候在黄河中曾经出现一条神龙,它驮负着一本神秘的图示献给了伏羲。所谓“洛出书”,是传说在洛水中出现了一只灵龟,它带来了一本珍奇的著作献给了大禹。伏羲根据河图创立了八卦,大禹根据洛书创立了五行。从书本上的记载来看,河图、洛书应该算处在中华文明的源头了,八卦与五行可以算作中国最早的文化符号。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除了书中的文字记录,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与河图、洛书相关的考古材料。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成立专门课题组,对河图、洛书展开研究,其成果之一,是认为河图与埃及金字塔存在高度的统一关系,并以此认为河图至少在四千五百年前就出现了。这个当时激动人心的结论在今天已经被人淡忘了,学者们也相对客观地认识到,要证明河图、洛书的存在,仅凭现有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这两张图传说是朱熹派自己的弟子蔡元定去蜀地寻回,后来刊印在朱熹的《周易本义》中。至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上古时代的原始内容,则不得而知。实际上,由于古书的记载过于简略,就连河图、洛书与八卦、五行的对应关系也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问题。《易传》其实是把河图、洛书作为八卦的共同来源。汉代刘歆则认为河图、洛书分别与八卦、五行对应,这也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到了北宋的刘牧时,则反过来认为,河图是五行之本,洛书是八卦之源。这种观点上的分歧从侧面说明,八卦与五行的来源实际上在西周之时已经成为模糊不清的事件,古人也只好用传说的方式烘托出二者的宝贵价值。

虽然河图、洛书的故事只是传说,但仍然成为中国人心中集体认同的象征,于是便引发后世对这个故事的模仿与再现。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魏明帝曹叡当权之时,黄河曾出现了一块大石头,上面有“大讨曹”等字样。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它是与曹氏政权对立的司马家族的伎俩。另外,在武则天时期,洛水中也出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这里的“人”字很有可能是在避讳李世民的“民”字,可见这块石头也是用来逗武则天开心的。

虽然五行与八卦有着神秘的出身,但其表达的含义还是相对清晰的。在介绍过五行说所蕴含的生克关系后,接下来我们看看八卦又有着怎样的含义。

八卦是由长短线通过不同排列组成的八个符号,每一个符号都被赋予不同的名称:乾、坤、巽、震、坎、离、兑、艮。具体说来,每一卦都由三爻构成,每一爻可以是一条长线,也可以是两条短线。这八个符号有两种排列方式。在里层的排列方式叫“先天八卦”,据说伏羲获得河图之后画下的就是这个八卦,所以它也叫“伏羲八卦”;在外层的排列方式叫“后天八卦”,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对先天八卦做了改动而得出的新版本。周文王为什么要对伏羲八卦进行改动,这是一个只能猜测而不能被证实的问题。一个较为主流的回答是:后天八卦更能反映时节的变化规律。

对于我们来说,比起追究这个猜测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个猜测中暗含着一条信息,即八卦能够代表自然现象的作用。这个作用叫“卦象”。

所谓卦象,就是八卦各自象征的事物。从现有的记录来看,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几乎囊括了古人的所有生活。比如,从对动物的象征来看,“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这里面除了龙,其他的动物基本上都是古人畜养的对象。又如,从对身体的象征来看,“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里也基本反映了古人对身体简略的认识。八卦就这样不断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对应,结果便是每一卦都有很多象征对象,以巽卦为例:“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我们就能发现,八卦既能象征自然事物,又能象征事物属性,甚至还能象征人的经济活动。